马蹄荷
《中华本草》:马蹄荷
拼音注音
Mǎ Tí Hé
别名
白克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缕梅科植物马蹄荷的茎枝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xburklandia populnea(R.Br.exGriff.)R.W.Brown[Symingtonia populnea(R.Br.)Steenis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切段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马蹄荷 乔木,高20m。小枝被短柔毛,节膨大。叶互生;叶柄长3-6cm;托叶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2-3cm,宽1-2cm,有明显的脉纹;叶片革质,阔卵圆形,嫩叶有掌状3浅裂,长10-17cm,宽9-13cm,先端锐尖,基部心形,或偶为阔楔形,全缘,上面深绿色,发亮,掌状脉5-7条,网脉明显。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排成总状,有花8-12朵;花两性或单性;萼齿不明显,鳞片状;花瓣2-5,线形,长2-3mm,或不明显;雄蕊10-14,长约5mm;子房半下位,被黄褐色柔毛,2室,每室有胚珠3个,花柱长3-4mm。头状果序直径约2cm,有蒴果8-12个;蒴果椭圆形,长7-9mm,直径为5-6mm,上半部2片开裂,果皮表面平滑。种子具窄翅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约1300m的山地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粗细不一;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,有纵向皱纹,节稍膨大,小枝有细短的毛茸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棕黄色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酸;温;有小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活络;止痛。主风湿性关节炎;坐骨神经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马蹄荷
拼音注音
Mǎ Tí Hé
别名
白克木、省雀花
来源
金缕梅科马蹄荷Symingtonia populnea (R. Brown)van Steenis,以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酸、涩,温。小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活络止痛。主治风湿关节痛,坐骨神经痛。
用法用量
2钱,水煎或配伍用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芒
- 马铃薯
- 猕猴梨根
- 猫脚印
- 米仔兰花
- 米碎花
- 米露
- 美商陆叶
- 美商陆子
- 脉果漆
- 芒萁骨根
- 马甲子叶
- 牧马豆
- 猫儿眼睛
- 猫眼睛
- 玫瑰露
- 麦穗七
- 米伞花
- 米来瓜
- 麻布七
- 美丽兔尾草
- 美丽胡枝子花
- 美洲凌霄
- 芒茎
- 马蔺
- 马蹄叶
- 马边绣球
- 猕猴骨
- 马骨
- 麦芽
- 礞石
- 美人蕉
- 美人蕉花
- 南天竹叶
- 南天竹子
- 美穗草
- 马肋巴
- 马蔺花
- 马银花
- 猫爪子
- 玫瑰花
- 麻腐
- 绵羊角
- 猫儿黄金菊
- 磨盘草
- 米仔兰
- 南方荚蒾
- 芒气笋子
- 马蹄细辛
- 马蹬草
- 猫肉
- 猫胞衣
- 米面蓊叶
- 麻腊干
- 绵马贯众
- 南天竹
- 美汉草
- 南板蓝叶
- 芒小米草
- 芒根
- 马绊草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猫爪草
- 猫眼草
- 米百合
- 麻鱼胆
- 美丽胡枝子根
- 南川升麻
- 马瓞儿
- 猕猴梨
- 马鞍藤根
- 猕猴肉
- 麦瓶草种子
- 米团花
- 米碎花根
- 麻柳叶
- 麻根
- 麻疯树
- 麻风树
- 马牙贯众
- 马甲子根
- 马肉
- 马鬃蛇
- 马鬐膏
- 猫头
- 猫头鹰
- 马齿
- 猫皮毛
- 白矾
- 绵藤
- 南岭黄檀
- 马鞍藤
- 马骨节
- 芒花
- 猕猴桃藤
- 马鬃参
- 马鹊树
- 麦刺藤叶
- 麦麸草
- 麦麸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