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儿眼睛
《中华本草》:猫儿眼睛
拼音注音
Māo ér Yǎn Jinɡ
别名
小猫眼、野荞子、野荞菜、野荞麦草、头状蓼、荞麦草、水荞麦、马蓼草、山谷蓼、野荞麦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尼泊尔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nepalense Meissn.[P.Alatum Buch.-Ham.Ex D.Don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晾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自茎基部分枝,茎细弱,直立或平卧,节处略膨大,有纵棱槽。单叶互生;下部叶有柄,上部叶近无柄,抱茎;托叶鞘简状,膜质,先端偏斜;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3-5cm,宽l-3cm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圆形,全缘,沿叶柄下延呈翅状或耳垂状,下面密生黄色腺点。头状花序成球形,项生或腋生,花序梗上部有腺毛;总苞卵状披针形;花白色或淡红色;密集;花被常4裂;雄蕊5-6;花往2,下部合生,子房椭圆形,柱头头状。瘦果扁卵圆形,两面凸出,黑褐色,密生小点,无光泽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5-8月,果期 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区土壤深厚湿润、阳光充足的沟边及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尼泊尔蓼全草含5,4′-二甲氧基-6,7-亚甲二氧基黄烷酮(5,4’-dimethoxy-6,7-methylenedioxyflavanone),5,6,7,4’-四甲氧基黄烷酮(5,6,7,4’-tetrmethoxyflavanone),5,6,7,2’,3’,4’,5’-七甲氧基黄烷酮(5,6,7,2’,3’,4’,5’-hep-tamethoxyflavan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蒲公英赛酮(taraxe-rone)[1],3’,4’,6’,2”,3”,4”,5”-七甲氧基-l,3-二酮基查耳酮(3′,4′,6′,2″,3″,4″,5″-heptamethoxy-1,3-diketo chalcon),槲皮素3-O-鼠李二糖甙(quercetin-3-O-rhamnobioside),金丝桃甙(hypero-side,quercetin-3-O-galactoside),木犀草素-6-C-葡萄糖甙(luteolin-6-C-gucoside)及β-谷甾醇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 glucoside)[2]。
性味
苦;酸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除湿通络。主咽喉肿痛;目赤;牙龈肿痛;赤白痢疾;风湿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场,9~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猫儿眼睛
拼音注音
Māo ér Yǎn Jinɡ
别名
尼泊尔蓼、小猫眼、野荞子
来源
蓼科猫儿眼睛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西南。
性味
酸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收敛固肠。主治红白痢疾,大便失常,关节疼痛。
用法用量
3~4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猫儿眼睛
拼音注音
Māo ér Yǎn Jinɡ
别名
小猫眼,野荞子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尼泊尔蓼的全草。春、夏季采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茎细弱,直立或平卧,有分枝,节处略膨大,有纵棱槽。单叶互生;下部叶有柄,上部叶近无柄,抱茎;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3~5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圆形,全缘,沿叶柄下延呈翼状或耳垂形,下面密生金黄色腺点;托叶鞘筒状,膜质,淡褐色,先端平截,基部疏生有长毛。头状花序球形,顶生或腋生,花序梗上部具腺毛;总苞卵状披针形;花白色或淡红色,密集;花被通常4深裂,裂片矩圆形;雄蕊6~7;花柱2,下部合生,子房椭圆形,柱头头状。瘦果圆形,两面凸出,黑色,密生小点,无光泽,包在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5~6月。果期7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区土壤深厚湿润、阳光充足处的沟边及路旁。分布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云南、西藏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性寒,味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喉痛,目赤,牙龈肿痛,赤痢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8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刀肉
- 猫皮毛
- 小白撑
- 金银花
- 骡宝
- 厚叶牛耳草
- 羊屎条根
- 螃蟹脚
- 红直当药
- 红蓝地花
- 草木樨
- 梦花根
- 厚壳树
- 白肚
- 树舌
- 发痧藤
- 灯笼花
- 天门冬
- 猫儿眼睛
- 黑大豆
- 木姜子茎
- 米碎花根
- 木馒头
- 胡荽子
- 磨盘草子
- 木蝴蝶
- 茅莓
- 杧果
- 毛木树叶
- 披麻草
- 水珠草
- 茅香花
- 毛翠雀花
- 木绣球茎
- 蒙古马兰
- 毛花点草
- 猫花
- 紫椴
- 雀梅藤
- 茅瓜
- 毛叶巴豆
- 茉莉花露
- 毛连
- 木槿
- 母猪藤
- 湖北贝母
- 雪猪油
- 木鳖子
- 毛连菜
- 密花树
- 木槿皮
- 毛冬青
- 木莲果
- 芒根
- 旋覆花根
- 大蒜
- 吊吊果
- 丁香罗勒
- 毛叶兔耳风
- 公母草
- 美汉草
- 茅栗
- 茅膏菜根
- 莽草
- 毛稔
- 迷迭香
- 兰花叶
- 芒气笋子
- 毛杨梅根皮
- 淡豆豉
- 毛木树
- 闽粤千里光
- 棉花藤
- 毛茄
- 木半夏叶
- 木天蓼子
- 猫毛草
- 孔雀草
- 棉花壳
- 毛轴牙蕨
- 满山红根
- 梅花刺果
- 毛叶石楠
- 茶树根
- 面根藤
- 木芙蓉根
- 马尔康水黄连
- 绵毛金腰
- 马交儿
- 马桑
- 猫耳朵草
- 棉花杜仲
- 毛贯众
- 蔓乌头
- 猫腿姑
- 棉籽
- 马桑树皮
- 细叶十大功劳
- 菜蓟
- 大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