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足铁线蕨
《中华本草》:毛足铁线蕨
拼音注音
Máo Zú Tiě Xiàn Jué
别名
毛脚钱线蕨、猪鬃草
英文名
Bonat's Maidenhair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线蕨科植物毛足铁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diantum onatianum Braus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50cm。根茎细长横走,密被棕黑色、狭披针形鳞片。叶近生或远生;叶柄长12-22cm,腹面扁平或有浅纵沟,深棕色至紫棕色,有光泽,基部有棕色多细胞长茸毛;叶片草质,宽卵形,长20-30cm,宽10-16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,四回羽状;羽片6-10对,互生,略斜上,有柄,卵形,下部的长8-10cm,宽5-6cm,三回羽状;羽片4-6对,互生,略斜上,柄纤细,卵形至长圆形,下部的长2.5-3cm,二加回羽状;羽片2-3对,互生,平展,柄纤细,三角状卵形,下部长1.2-1.5cm,宽1-1.2cm,一回羽状;末回羽片1-2对,互生,有细短柄,扇形或倒卵形,长5-7mm,宽4-5mm,先端圆形有三角形短齿,齿端有短尖头,基部楔形或稍斜,先端羽片较大,扇形;叶脉为多回二叉状分枝,直达锯齿尖端,两面明显。孢子囊群肾形,生于羽片上缘,每羽片有1-2个;囊群盖圆形或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300-2200的常绿阔叶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平;寒
归经
肾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通淋。主痢疾;尿路感染;白浊;乳腺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微苦,性平。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止泻的功能。用于痢疾、尿路感染、白浊、乳腺炎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梨叶
- 井边茜
- 假芫茜
- 刺猬皮
- 木瓜
- 峨眉耳蕨
- 石韦毛
- 胡麻仁
- 红牛尾七
- 云南红豆蔻
- 玉米
- 棉子油
- 鹅腿骨
- 金挖耳
- 小蕨萁
- 药鼠李实
- 团叶槲蕨
- 交连假瘤蕨
- 山黄皮
- 刺藦苓草
- 东方蝾螈
- 辽东鳞毛蕨
- 岩石松
- 土羌活
- 黄花苜蓿
- 桂树根
- 山慈姑
- 冻青叶
- 荔枝草
- 紫金血藤
- 自消容根
- 蜇虫
- 长毛香科科
- 藏红花
- 醉鱼草花
- 针筒线
- 锥螺厣
- 倒罐子根
- 伤寒头
- 三爪龙
- 大叶樟
- 西红花
- 秋石
- 连翘
- 山楂木
- 铺地草
- 南鹤虱
- 东风螺
- 西南水芹
- 番石榴树皮
- 奶汁树
- 藜茎
- 吊吊果
- 碱花
- 细芦子藤
- 云南蕊木
- 海龟
- 罂粟壳
- 小倒钩藤
- 万年蒿
- 小花清风藤根
- 十字苔草
- 角螺厣
- 小画眉草
- 双参
- 散血丹
- 宽瓣红景天
- 刺五加
- 大发汗
- 老枪谷
- 大叶骨牌草
- 丝瓜藤
- 丽春花
- 茼蒿
- 牛口涎
- 大叶花椒茎叶
- 柳花
- 刺石榴
- 宽羽线蕨
- 华西小石积
- 大叶风沙藤
- 藜芦
- 山岗荚
- 大树三台
- 树头菜
- 海雹菜
- 山合香
- 西归芹根
- 柿寄生
- 野漆树叶
- 凤凰木
- 锈叶野牡丹
- 野木瓜
- 臭黄荆叶
- 盐匏藤果
- 杉木油
- 大叶接骨藤
- 华山参
- 金凤藤
- 辣薄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