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荆沥
《中华本草》:牡荆沥
拼音注音
Mǔ Jīnɡ Lì
别名
荆沥、牡荆汁、黄荆茎沥
英文名
juice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tre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用火烧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ex negundo L. Var. cannabifolia (Sieb. Et Zucc.) Hand.- Mazz.
原形态
牡荆,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植株高1-5m。多分枝,具香味。小枝四棱形,绿色,被粗毛,老枝褐色,圆形。掌状复叶,对生;小叶5,稀为3,中间1枚最大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基部楔形,边缘具粗锯齿,先端渐尖,表面绿色,背面淡绿色,通常被柔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0-20cm;花萼钟状,先端5齿裂;花冠淡紫色,先端5裂,二唇形。果实球形,黑色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及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炮制
夏、秋采新鲜牡荆粗茎0.3m左右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之,则茎汁从两端沥出,以器取之。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除风热;化痰涎;通经洛;行气血。主中风口噤;痰热惊痫;头晕目眩;喉痹;热痢;火眼
用法用量
内服:沸水冲,30-60ml。外用:适量,涂敷;或点眼。
各家论述
1.《丹溪心法》:中风,大率主血虚有痰。治痰,气实而能食用荆沥,气虚少食用竹沥,必用姜汁助之。2.《本草纲目》:荆沥,化痰祛风为妙药。故孙思邈《千金翼》云,凡患风人多热,常宜以竹沥、荆沥、姜汁合五合和匀热服,以瘥为度。陶弘景亦云,牡荆汁治心风为第一。《延年秘录》云,热多用竹沥,寒多用荆沥。3.《本草述》:按《延年秘录》云,热多用竹沥,寒多用荆沥,似以荆沥为温也。夫荆叶方谓其苦寒,而沥乃茎叶之所出,谓其为温可乎?如牡荆汁冷而甜,在陶隐居言之;而丹溪又云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,气实能食者用荆沥,则兹味之气,非温而凉明矣。且参之荆叶治九窍出血者,似能于阳中守阴,如血固所主,此隐居所以谓之治心风也。更参之心虚惊悸一方,是又非泛然以寒胜热也,即方书治肝中风,心神烦热,言语蹇涩,不得眠卧者,似有以合于离中之坎,而守其清明之神者也。然则先哲谓为治心风第一者,岂无所见哉,然与竹沥各有攸宜之用,不可不察,非徒以气实气虚分也。4.《登真隐诀》:治心风。5.《本草拾遗》:饮之去心闷,烦热,头风旋,目眩,心头漾漾欲吐,卒失音,小儿心热惊痫;止消渴,除痰唾,令人不睡。6.《丹溪心法》:开经络,行气血。7.《本草纲目》:除风热,开经络,导痰涎,行血气,解热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牡荆沥
拼音注音
Mǔ Jīnɡ Lì
别名
牡荆汁(《登真隐诀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茎汁。
制法
将新鲜荆木裁成尺余长之小段,两端架于砖上,其下以火烧之,则茎汁从两端沥出,以器承取之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登真隐诀》:"冷而甜。"
②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甘辛,平。"
归经
《本草汇言》:"入手少阴、太阴,足阳明、厥阴经。"
功能主治
除风热,化痰涎,通经络,行气血。治中风口噤,痰热惊痫,头晕目眩,喉痹,热痢,火眼。
①《登真隐诀》:"治心风。"
②《本草抬遗》:"饮之去心闷,烦热,头风旋,目眩,心头漾漾欲吐,卒失音,小儿心热惊痫;止消渴,除痰唾,令人不睡。"
③《丹溪心法》:."开经络,行气血。"
④《纲目》:"除风热,开经络,导痰涎,行血气,解热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沸水冲,1~2两。外用:涂敷或点眼。
复方
①治中风口噤:荆沥,每服一升。(《范汪方》)
②治高热痉挛,痰鸣气急:牡荆沥、竹沥,开水冲服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③治头风:服荆沥不限多少,取差止。(《千金方》)
④治喉痹:烧荆汁服之。(《千金方》)
⑤治赤白痢五、六年者:烧大荆如臂,取沥,服五、六合,即得差。(《肘后方》)
⑥治目卒痛:烧荆木出黄汁敷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⑦治火眼:牡荆沥汁点眼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⑧治疮:荆木烧取汁,敷之。(《僧深集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金沙
- 海金沙草
- 湖北桑寄生
- 火绒草
- 火麻仁
- 海鹞鱼尾刺
- 火焰子
- 缅枣
- 糜穰
- 缅茄
- 美味牛肝
- 绵藤
- 淮山
- 小叶枇杷
- 米面蓊根
- 绵枣儿
- 猫骨
- 猫须草
- 猫肝
- 米麦麨
- 越南悬钩子
- 湖北海棠根
- 绿玉树
- 人中白
- 梓树
- 羊耳蒜
- 石梓
- 老鼠竻
- 八月瓜
- 鸡骨常山
- 绵阳岩白菜
- 绵萆薢
- 红天葵
- 猴楠
- 棉花壳
- 海鳗头
- 绵羊血
- 海铁树
- 荆芥根
- 牡鼠粪
- 锥栗
- 买麻藤
- 龙舌箭
- 桃枝
- 女金丹
- 穗花杉种子
- 蛇头细辛
- 白鹇
- 白苞筋骨草
- 大茶药根
- 白饭豆
- 百蕊草根
- 猴头菌
- 夜交藤
- 麒麟吐珠
- 百里香
- 大独脚金
- 舒戛千里光
- 黑大豆花
- 坠桃草
- 中南星
- 火炭母草根
- 铜脚威灵仙
- 过腰蛇
- 大叶紫薇
- 羊角参
- 瓜蒌子
- 竹节香附
- 墓头回
- 风化硝
- 穇穗莎草
- 蜘蛛
- 人参娃儿藤
- 洋芋
- 猪髓
- 珍珠绣球
- 石上瓜子菜
- 柘树果实
- 土荆芥
- 草豆蔻
- 丁茄
- 野荔枝
- 黄杨根
- 维氏假瘤蕨
- 葛菌
- 芙蓉花
- 红梗草
- 渐尖毛蕨
- 紫茉莉根
- 干贝
- 过墙风
- 大麻药
- 煨姜
- 野香橼花
- 大草乌
- 小三棵针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剪秋罗
- 草木灰
- 海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