猫眼睛
《中华本草》:猫眼睛
拼音注音
Māo Yǎn Jinɡ
英文名
Herb of broadleaf Monkeyflower,Broadleaf Monkeyflower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mulus tenellus Bange var.platyphllus (Franch.) Tsoong [M. nepalensis Benth. Var. platyphyllus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茎匍散状,柔弱,无毛,多分枝,四方形,角处具窄翅。叶对生;具短柄;叶片卵形、卵状三角形,长3-4cm,宽1-1.8cm,先端急尖,基部宽楔形,全缘,叶脉为掌状,质地较厚,中部以上具粗锯齿。花单生以上具粗锯齿。花单生叶腋,花梗与叶柄近等长;花萼宽钟形,萼口稍斜,萼齿后方的1枚有时较大;花冠较大,长可达3cm,漏斗,黄色,喉部有红色斑点,唇短,端圆形,沿喉部密被髯毛;雄蕊同花柱无毛,内藏。蒴果椭圆形,稍短于萼。种子卵圆形,具乳短于萼。种子卵圆形,具乳头状突起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0-2200m的林下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味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收敛止泻;止带。主日光灯热疼疾;脾虚泄泻;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猫眼睛
拼音注音
Māo Yǎn Jinɡ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30厘米。茎直立,单生,具4棱。叶对生,柄极短或近于无柄;叶片广卵形至狭卵形,长3~6厘米,宽1.5~4厘米,先端短锐尖,下部叶有时钝头,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,边缘上部有粗锯齿,基部全缘。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;花柄细长,长约3厘米,粗不及1毫米;花萼钟状,长1~1.5厘米,径5毫米,裂片5,长短不一,后方1枚稍大;花冠淡黄色,径约1.7厘米,2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有黄褐色斑,并有两条突起的脉;雄蕊4。蒴果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在中山区的半阴处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性平,味涩,无毒。
功能主治
收敛,止泻。治湿热痢疾、脾虚泄泻及妇女白带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8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仔兰花
- 牡丹皮
- 牡荆根
- 美丽鳞毛蕨
- 芜荑
- 紫雪花
- 苎麻梗
- 假茶辣
- 胡桃树皮
- 米饭花果
- 牡丹藤
- 滑叶跌打
- 荜澄茄
- 直萼黄芩
- 竹卷心
- 砖子苗
- 苏合香
- 蠵龟筒
- 竹凌霄
- 蛇含石
- 枳椇子
- 水飞蓟
- 五谷虫
- 老鼠耳
- 白花苋
- 滇崖爬藤
- 枇杷核
- 翼梗獐牙菜
- 山白菊
- 藁本
- 升登
- 黄土
- 狭叶垂头菊
- 红楤木
- 千里光
- 蒲桃种子
- 长毛香科科
- 热带灵芝
- 肥荚红豆
- 枳椇木皮
- 水黄
- 新塔花
- 鲤鱼
- 营实
- 黄茶根
- 芙蓉花
- 驱虫斑鸠菊
- 蜗牛壳
- 密陀僧
- 砂仁壳
- 滇绣球
- 美丽胡枝子
- 赤胫散
- 通骨消茎叶
- 沙漠嘎
- 牛鼻
- 白屈菜根
- 梅花刺果
- 蚂蚁花根
- 牛金子
- 玉铃花
- 胡萝卜
- 葛蕈
- 红皮
- 柏根白皮
- 白暨豚
- 吹火筒
- 省雀花
- 狗骨节
- 苏木蓝
- 百药煎
- 海金沙
- 鸡枞
- 石柑子
- 饴糖
- 大叶刺篱木叶
- 青药
- 太平莓
- 蝙蝠
- 蛮刀背
- 黄毛榕
- 苦竹叶
- 骆驼毛
- 华南皂荚
- 和合草
- 旱前胡
- 勒马回
- 球花党参
- 含羞草
- 海松子
- 石蟾蜍
- 鲛鲨白
- 大麻药
- 接骨木
- 仙顶梨
- 常春藤
- 猪屎豆
- 礜石
- 山大颜
- 鹤顶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