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花
《中华本草》:牡丹花
拼音注音
Mǔ Dān Huā
英文名
Tree Peony flower, flower of Subshrubby Peony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芍药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.
原形态
牡丹 落叶小灌木,高1-2m。根粗大。茎直立,枝粗壮,树皮黑灰色。叶互生,纸质;叶柄长5-11cm,无毛;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,或二回羽状复叶,近技项的叶为三小叶,顶生小叶常深3裂,长7-8cm,宽5.5-7cm,裂片2-3浅裂或不裂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有时被白粉,沿叶脉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,小叶柄长1.2-3cm;侧生小叶狭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4.5-6.5cm,宽2.5-4cm,2-3浅裂或不裂,近无柄。花两性,单生枝项,直径10-20cm;花梗长4-6cm;苞片5,长椭圆形,大小不等;萼片5,宽卵形,大小不等,绿色,宿存;花瓣5,或为重瓣,倒卵形,长5-8cm,宽4.2-6cm,先端呈不规则的波状,紫色、红色、粉红色、玫瑰色、黄色、豆绿色或白色,变异很大;雄蕊多数,长l-1.7cm,花丝亦具紫红等色,花药黄色;花盘杯状,草质,顶端有数个锐齿或裂片,完全包裹心皮,在心皮成熟时裂开;心皮5,稀更多,离生,绿色,密被柔毛。蓇葖果长圆形,腹缝线开裂,密被黄褐色硬毛。花期4-5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多有栽培观赏。
化学成分
牡丹花主要含紫云英甙(astragalin)。还含牡丹花甙(paeonin),蹄纹天竺甙(pelargonin)。
性味
苦;淡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。主妇女月经不调;经行腹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。
各家论述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调经活血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妇女月经不调,经行腹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牡丹花
拼音注音
Mǔ Dān Huā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花。
化学成分
花瓣含黄芪甙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淡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调经活血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妇女月经不调,经行腹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风轮菜
- 苦天茄
- 牛角瓜
- 熊脑
- 蜂蝇
- 木馒头
- 金线草根
- 麦冬
- 大黄蜂子
- 栾华
- 贯众
- 广西莪术
- 狗宝
- 鸦胆子
- 鸭涎
- 矩叶大青
- 老虎姜
- 柽柳花
- 牛心果
- 石豇豆
- 牛尾蒿
- 鹿角胶
- 光刺长突球
- 岩萝卜
- 楤木花
- 青刺尖
- 芦花
- 公英叶风毛菊
- 獐髓
- 了哥王根
- 刺榆
- 猴接骨草
- 南瓜蒂
- 三果木皮
- 祖司麻
- 假木豆
- 鸡雪莲
- 山苦菜
- 藤麻
- 方榄
- 曲花紫堇
- 山肉桂
- 熊蕨根
- 小茜草
- 鳞始蕨
- 黄花地丁
- 蘘荷子
- 椿树花
- 尖萼厚皮香
- 矮脚苦蒿
- 球序鹅掌柴
- 寒莓根
- 地红子根
- 百里香
- 大叶地耳根
- 羊角棉
- 野木鱼
- 马尾连
- 天雄
- 多鳞鳞毛蕨
- 漏篮子
- 野香茅
- 西藏凹乳芹根
- 蚕豆荚壳
- 火炭母草根
- 湖北麦冬
- 牡丹藤
- 绿包藤
- 独角莲
- 三爪龙
- 龙船花根
- 四季春
- 刺栗子
- 斑茅
- 灯台菜
- 伽果
- 金刚藤
- 留兰香
- 五指山参叶
- 石南藤
- 金背枇杷
- 过岗龙
- 枫香树根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密马
- 鸭儿芹
- 樗叶花椒
- 南丹参
- 对节叶
- 假友水龙骨
- 滇南杭子梢
- 淡竹笋
- 鹰不泊
- 五龙根
- 柑核
- 秤钩风
- 美丽鳞毛蕨
- 蛤蚧
- 毛茄
- 竹节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