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尾草根
《中华本草》:狼尾草根
拼音注音
Lánɡ Wěi Cǎo Gēn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Pennisetum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(L.) Spreng.[Panicum alopecuroides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狼尾草 一年生草本。须根较粗壮。秆直立,丛生,高达30-120cm,在花序下常密被柔毛。叶鞘两侧压扁,基部彼此跨生,除鞘口有毛外,斜均光滑无毛;叶舌长不及0.5mm;叶片线形,长15-50cm,宽2-6mm,先端长渐尖,基部被疣毛。圆锥花序圆柱形,直立,长5-25cm,宽1.5-3.5cm;主轴短,密被柔毛;总梗刚毛粗糙,淡绿色或紫色,长1.5-3.5cm;小穗披针形式,常为单生,长6-8mm。成熟后通常呈黑紫色;每小穗有2小花,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,第2小花两性;颖不等长,第1颖质薄而微小,第2颖有3-5脉,长为小穗的1/2-2/3,与第1外稃等长或稍短于外稃;第2外稃平滑,质纸质,等长或较短于第1外稃,除先端外边缘全着同质的内稃。颖果长圆形,长约3.5mm。花、果期夏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岸、荒地、道旁及小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
复方
①治热咳:狼尾草根炖猪心、肺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②治咳嗽咯血:狼尾草根、茅根、水猪毛七,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疮毒,咳嗽,通经散寒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肺热,止咳,通经络,治疮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狼尾草根
拼音注音
Lánɡ Wěi Cǎo Gēn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根及根茎。全年可采。
性味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甘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,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疮毒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疮毒,咳嗽,通经散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肺热,止咳,通经络,治疮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复方
①治热咳:狼尾草根炖猪心、肺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咳嗽咯血:狼尾草根、茅根、水猪毛七,煎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李
- 漏芦
- 烂茶叶
- 疬子草
- 丽春花
- 六月合
- 绿豆皮
- 绿豆芽
- 六月青
- 六股筋
- 凉喉茶
- 林问荆
- 梨皮
- 棱叶韭
- 狼紫草
- 绿笋片
- 绿豆衣
- 罗勒
- 罗汉松叶
- 老枪谷子
- 凌霄
- 栗树根
- 梨叶
- 楼梯草
- 榄仁树皮
- 狼尾草
- 痢止草
- 亮叶桦
- 亮叶桦叶
- 亮叶茉莉
- 绿豆
- 六月雪叶
- 兰花石参
- 老婆子针线
- 岭南花椒根
- 柳根
- 柳穿鱼
- 栗花
- 榔榆叶
- 漏篮子
- 六方藤
- 老头草
- 老虎刺
- 栗
- 榄李树汁
- 狼萁草
- 穞豆
- 两色乌头
- 亮叶桦根
- 吕宋楸毛
- 柳絮
- 澜沧扁担杆
- 绿兰花
- 绿豆叶
- 绿豆花
- 老虎俐
- 柳屑
- 栗树皮
- 楝叶
- 狼油
- 理肺散
- 癞皮根
- 绿衣枳壳
- 冷水花
- 老来青
- 老熊花
- 老米酒树
- 李树叶
- 李树胶
- 梨树根
- 理石
- 兰花
- 兰花双叶草
- 兰花叶
- 兰花根
- 老君须
- 痢止蒿
- 硫黄菌
- 椋子木
- 硫黄
- 类梧桐
- 卵叶贝母
- 罗盖叶
- 林檎
- 炉甘石
- 庐山瓦韦
- 窿缘小叶桉
- 篱天剑
- 簕竹
- 廉姜
- 李核仁
- 流苏子根
- 狼把草
- 竻苋菜
- 簝叶竹根
- 绿段草
- 亮光菜
- 六月雪
- 六棱菊
- 罗勒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