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叶石楠根
《*辞典》:毛叶石楠根
拼音注音
Máo Yè Shí Nán Gēn
别名
邓向观根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石楠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毛叶石楠,又名:糯米珠。
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达5米。小枝幼时被灰白色柔毛,后变光滑,散生线状椭圆形成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1~3毫米,初被灰色柔毛,后渐脱落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3~7厘米,宽1.8~3.5厘米,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锯齿,齿尖硬化,上面疏被白色柔毛,后渐脱落,下面密被白色柔毛,至老渐稀疏。伞房花序顶生,被白色柔毛,花轴上有疣状突起;花萼5浅裂,外被灰色长绒毛;花瓣5,白色;雄蕊多数;花柱2,柱头头状,子房外被白色柔毛。小梨果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8毫米,熟时鲜红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缘或疏林下、灌丛中。分布华东、华中、华南至西南各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味苦。"
功能主治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除湿热,止泻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上吐下泻:邓向观根三钱,青杠子、柿蒂各三至五钱。煎水服。上方加铁锈五钱,治赤痢;加灶心土三钱,治白痢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劳伤疲乏:鲜毛叶石楠根六至七两,山靛青(马鞭科大青)三至四两,胡颓子根皮一至二两。水煎,冲黄酒、红糖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可爱复叶耳蕨
- 旱前胡
- 菩提树花
- 枣树根
- 芦荟根
- 响铃草
- 豆蔻
- 蛇含石
- 女儿红叶
- 连翘根
- 麻布七
- 木瓜枝
- 杄木
- 炮姜
- 矮陀陀
- 黄鳝藤根
- 牛胆参
- 毛叶黄药
- 大叶樱叶
- 饱饭花枝叶
- 安胎药
- 马蹄金
- 兔头骨
- 金箔
- 羊血
- 兰石草果
- 刺菱根
- 刺龙牙
- 败火草
- 参条
- 六轴子
- 山扁豆子
- 天浆壳
- 珍珠伞
- 九香虫
- 水鬼蕉
- 火秧竻
- 狗骨
- 五指茄
- 白毛藤
- 大将军
- 白粉藤
- 大叶黄杨根
- 巴豆
- 独活
- 篦子草
- 假茶辣
- 华山矾根
- 虎斑游蛇
- 矮脚南
- 鹿皮
- 金刚藤头
- 南蛇藤根
- 金色狗尾草
- 地黄花
- 磨盘草子
- 衣鱼
- 胡桃壳
- 芋梗
- 钉耙七
- 刺天茄叶
- 中华补血草
- 竹林标
- 鳝鱼骨
- 红椽木子
- 蝮蛇胆
- 麦奴
- 蚕豆
- 柠条籽
- 新疆一支蒿
- 黄耆
- 大麦醋糟
- 铁树花
- 落叶梅
- 大叶青木香
- 安徽小檗
- 云芝
- 小苏苏棵花
- 石香葇
- 姜黄草
- 叉歧繁缕
- 鹿头肉
- 毛八角莲
- 天南星
- 向日葵壳
- 黄芪
- 青羊参
- 铧头草
- 打破碗花花
- 山石榴
- 竹(鼠留)肉
- 人参娃儿藤
- 龙眼梳
- 三七花
- 独角莲
- 囊距翠雀
- 野猪胆
- 颠茄草
- 鲟鱼
- 猴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