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饭花果
《中华本草》:米饭花果
拼音注音
Mǐ Fàn Huā Guǒ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药科植物江南越橘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accinium mandarinorum Diels[V.hangchouense(Matsuda)Komatsu;V.sprengelii(G.Don)Sleumer;Pieris longicornus Levl.et Van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1-4m。幼枝有时被短柔毛,老枝紫褐色或灰褐色,无毛。叶柄长3-8mm,无毛或被微柔毛,叶片厚革质,卵形或长圆披针形,长3-9cm,宽1.5-3cm,宽1.5-3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至钝圆,边缘有细锯齿,两面无毛,或有时在表面沿中脉被微柔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生枝顶叶腋,有多数花;小苞片2,着生花梗中部或近基部,线状披针形或卵形;花梗纤细,长(2-)4-8mm,无毛或被微毛;萼筒无毛,萼齿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或半圆形;花冠白色,有时带淡红色,微香;筒状或筒状坛形,长6-7mm,外面无毛,内面无毛,内面有微毛,裂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,直立或反折;雄蕊内藏,药室背面有短距,花丝扁平,密被毛;花柱内藏或微伸出花冠。浆果,熟时紫黑色,无毛。花期4-6月,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-1600m的山坡灌丛或杂木林中或路边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消肿散瘀。主全身浮肿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2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消肿。治全身浮肿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散瘀消肿。治跌打,全身浮肿;又能拔弹、去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米饭花果
拼音注音
Mǐ Fàn Huā Guǒ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米饭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又名:珍珠花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夏菠、羊豆饭、小三条筋子树。
常绿灌木,高可达2米,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倒卵状披针形,或卵状椭圆形,长5~8厘米,宽1.2~2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稍圆或阔楔形,边缘具细小锯齿,革质,无毛,叶柄短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3~7厘米,常数花序集生于枝端;苞片披针形,早落;萼筒钟形,5齿裂;花冠白色,筒状卵形,长6~8毫米,先端5浅裂;雄蕊10,花药有芒状附属物2枚;子房下位。浆果球形,径约5毫米。花期4月。果期7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灌木林中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平,味甘。"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消肿。治全身浮肿"。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散瘀消肿。治跌打,全身浮肿;又能拔弹、去砂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萆薢
- 大叶菜
- 大叶黄杨
- 当归
- 木通七叶莲
- 土碎补
- 祁连山圆柏
- 土黄连
- 大叶沿阶草
- 四棱通
- 黄水藨叶
- 土香薷
- 雪胆
- 水芋
- 大羽铁角蕨
- 蜀葵
- 小棕皮头
- 鲨鱼翅
- 地柏
- 柴胡叶链荚豆
- 黄栌
- 柳花
- 大叶香荠菜
- 强壮莲座蕨
- 七里明
- 田野卷耳
- 肾子藤
- 地星
- 裸茎千里光
- 咳喘木
- 粗榧根
- 毛叶黄药
- 灵香蒿
- 海仙人掌
- 天青地白
- 柠条子
- 兴安独活
- 地枇杷
- 凉粉藤
- 大头陈
- 胡桃仁
- 仙桃草
- 刺蓼
- 东莨菪
- 黄杞皮
- 血竭
- 满江红根
- 枫香脂
- 酱头
- 荔枝
- 棱枝卫矛
- 黄花蔷薇
- 大箭
- 粉防己
- 葎草果穗
- 砂生槐
- 小巢菜
- 石南实
- 大还魂草
- 毛麝香
- 獭子树
- 小叶假耧斗菜
- 杉木
- 梅花参
- 莎草蕨
- 对节叶根
- 石蜐
- 秋木瓜
- 大叶黄杨根
- 小黄皮
- 木槿叶
- 臭藿香
- 小茴香
- 冬瓜皮
- 石笔海胆
- 蛇根木
- 槭叶止血草
- 黄山鳞毛蕨
- 双籽棕
- 山五味子根
- 黄藁本
- 九头妖
- 雪下红
- 马比木
- 山茱萸
- 大膜盖蕨
- 鰕虎鱼
- 大叶拿身草
- 千叶独活
- 篦子草
- 补血薯
- 鷩雉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小南木香
- 复叶披麻草根
- 食盐
- 篦子舒筋草
- 雪莲花
- 羊蹄实
- 篦子三尖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