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岩白菜
《中华本草》:绵阳岩白菜
拼音注音
Mián Yánɡ Yán Bái Cài
别名
岩白菜、接骨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无毛漏斗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dissandra sinica (Chun) W. T. Wang [Raphiocarpus sinicus Chun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无毛漏斗苣苔 灌木。茎高1-1.5m。近无毛,分枝圆柱形,淡灰色。叶柄长3-5mm;叶片膜质,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5-17cm,宽1.4-5.5cm,先端短尾状或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略偏斜,边缘锯齿不明显,两面无毛。花1-5朵聚集在分枝顶端:花序梗短细,长约5mm,疏被短柔毛;苞片2,线状披针形,长约6mm;花萼钟状,5裂至基部,裂片披针形,外面近无毛;花冠筒状漏斗形,白色,长约1.2cm,外面微被腺状柔毛,檐部二唇形,上唇2裂,裂片钝,下唇3裂,裂片近圆形;雄蕊4,花丝具腺状短柔毛,花药先端成对连着,药室2,不汇合;花盘5浅裂;子房线形,长约6mm,向上变细成花柱,被腺状柔毛,柱头2。蒴果直立或稍弯曲,线形,长2-5cm,褐色,无毛。种子椭圆形,长约3mm,淡褐色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300(-2400)m的林上湿润肥沃的土壤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及四川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止血;活血止痛。主劳伤咯血;崩漏;痛经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绵阳岩白菜
别名
岩白菜
来源
苦苣苔科绵阳岩白菜Didissandra sinica Craib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养阴清热,活血止痛。治痨伤咯血,血崩,跌打损伤,痛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柳叶斑鸠菊
- 毛叶黄药
- 蓝靛
- 剑叶铁树
- 矮杨梅皮
- 沙参
- 毛薯
- 紫河车
- 姜黄
- 榔榆茎
- 巴豆霜
- 血人参
- 山黄杨子
- 马蹄草
- 车前子
- 盾叶薯蓣
- 柱果木榄果
- 川楝子
- 黄葵
- 水松叶
- 虾须草
- 独脚蟾蜍
- 红杉
- 滇肉棒
- 光素馨
- 蜈蚣草
- 岩豆
- 兰花
- 伏毛山豆根
- 黑大艽
- 一口红
- 竹卷心
- 赶黄草
- 小接骨丹
- 盒子草
- 紫油木皮
- 岩丸子
- 南木香
- 小金钱草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牛耳枫根
- 温泉
- 海龙
- 钩苞大丁草
- 朱蕉
- 鸡蛋七
- 山风
- 蜂糖罐
- 赛繁缕
- 托腰散
- 牛白藤
- 白勒
- 刺楸
- 球衣藻
- 亮菌
- 竹叶子
- 新疆羌活
- 太白三七
- 黑腺珍珠菜
- 金叶柃
- 对节叶根
- 地钱
- 蛇果黄堇
- 三叶金锦香
- 花皮胶藤
- 粗灰钉
- 杏仁
- 风寒草
- 鸡爪芋
- 龟版
- 矩圆石韦
- 红椋子
- 麻根
- 多刺绿绒蒿
- 赤翅蜂
- 黄瓜皮
- 小朴松实
- 雀头血
- 硬水黄连
- 红花雪莲花
- 狭头橐吾
- 旱芹
- 双股箭
- 拿虎
- 大麻漆
- 侧耳
- 泡桐果
- 红土子皮
- 牛筋
- 地梅子
- 豆腐
- 细葛缕子
- 四叶细辛
- 梭子蟹
- 川谷根
- 油茶根
- 毛瓣绿绒蒿
- 绿玉树
- 阿里红
- 棉花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