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岩白菜
《中华本草》:绵阳岩白菜
拼音注音
Mián Yánɡ Yán Bái Cài
别名
岩白菜、接骨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无毛漏斗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dissandra sinica (Chun) W. T. Wang [Raphiocarpus sinicus Chun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无毛漏斗苣苔 灌木。茎高1-1.5m。近无毛,分枝圆柱形,淡灰色。叶柄长3-5mm;叶片膜质,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5-17cm,宽1.4-5.5cm,先端短尾状或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略偏斜,边缘锯齿不明显,两面无毛。花1-5朵聚集在分枝顶端:花序梗短细,长约5mm,疏被短柔毛;苞片2,线状披针形,长约6mm;花萼钟状,5裂至基部,裂片披针形,外面近无毛;花冠筒状漏斗形,白色,长约1.2cm,外面微被腺状柔毛,檐部二唇形,上唇2裂,裂片钝,下唇3裂,裂片近圆形;雄蕊4,花丝具腺状短柔毛,花药先端成对连着,药室2,不汇合;花盘5浅裂;子房线形,长约6mm,向上变细成花柱,被腺状柔毛,柱头2。蒴果直立或稍弯曲,线形,长2-5cm,褐色,无毛。种子椭圆形,长约3mm,淡褐色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300(-2400)m的林上湿润肥沃的土壤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及四川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平
功能主治
止血;活血止痛。主劳伤咯血;崩漏;痛经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绵阳岩白菜
别名
岩白菜
来源
苦苣苔科绵阳岩白菜Didissandra sinica Craib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养阴清热,活血止痛。治痨伤咯血,血崩,跌打损伤,痛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方红豆杉
- 鳗鲡鱼膏
- 麋脂
- 绵羊血
- 麻花
- 麻雀肉
- 南丹参
- 南木香
- 膜缘木香
- 马齿苋
- 鳗鲡
- 麋茸
- 玛瑙
- 米面蓊根
- 米麦麨
- 绵枣儿
- 绵毛马兜铃
- 麻糖风
- 南山藤
- 牡蛎肉
- 猫人参
- 良旺茶
- 红三七
- 牛扁
- 卡密
- 榔榆茎
- 昆布
- 玉叶金花
- 水毛花
- 山慈姑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土附子
- 黑蚂蚁
- 堇宝莲叶
- 荜茇根
- 无距耧斗菜
- 野扁豆
- 锦地罗
- 泡花树
- 篦梳剑
- 硬骨凌霄
- 毛果珍珠茅
- 野丹参
- 吴茱萸
- 黄花稔
- 紫背天葵草
- 矩圆石韦
- 黄颡鱼颊骨
- 水松皮
- 碱蓬
- 扭序花
- 筋骨散
- 辟汗草
- 黄背草苗
- 鱼肠草
- 紫花鱼灯草
- 黄连
- 蔓荆子叶
- 葱花
- 白果紫草
- 刺蓬花
- 冻绿叶
- 雁肪
- 黑龙串筋
- 桑根
- 广防己
- 羊角扭
- 山小橘
- 桂花跌打
- 胭脂花
- 酸枣肉
- 榕树
- 冷蕨
- 麻楝
- 铁线草
- 冬瓜皮
- 翅柄蓼
- 中华石龙尾
- 鸡根
- 狗骨
- 刺藦苓草
- 海蟑螂
- 石腊红
- 水晶兰
- 苦蘵
- 鹅绒藤
- 岩檀香
- 山白菊
- 散血莲
- 黑老虎
- 葛花
- 吹风藤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天目木兰
- 美人蕉
- 野靛青
- 透茎冷水花
- 盐肤木
- 地牯牛
- 赶山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