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血莲
《*辞典》:散血莲
拼音注音
Sàn Xuè Lián
别名
活血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,眉风草(《贵州草药》),大叶凤凰尾巴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为裸子蕨科植物风丫蕨的根茎或全草。
原形态
凤丫蕨,又名:风丫草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
多年生草本,高80~100厘米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被淡褐色鳞片,叶疏生,叶柄长50~60厘米,稻秆色,除基部外无毛,背部有沟;叶片卵圆形,长达50厘米,宽25~30厘米,一般为1次羽状复叶,但下部羽片常为2回羽状复叶;羽片可达5对,线状长椭圆形,长达20厘米,宽2厘米左右,先端长渐尖,基部有短柄,楔形,多少下延,边缘有微锯齿;叶纸质,无毛,叶脉在近羽轴处形成网眼,其他概为平行脉。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,不具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阴地。分布贵州、广东、福建、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浙江、陕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草药》:"味微辛,性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清热,活血解毒。根茎:治目赤肿痛,眉棱骨痛,风湿关节痛,闭经;全草:治乳痈,肿毒。
①《湖南药物志》:"根:散血。治筋骨痛,火眼,经闭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根茎:祛风除湿,清热止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复方
①治目赤肿痛:凤丫蕨根一两(鲜用,去鳞毛),水煎,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②治各种肿毒初起:风丫蕨全草水煎,冲甜酒服。
③治乳痈:风丫蕨全草,加通草,水煎,冲酒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④治眉毛风(眉棱骨痛):眉风草根茎磨酒或水,外搽,一日多次。
⑤治咳血:眉风草根茎一两,煨水服。
⑥治风湿关节痛:眉风草根茎、凤尾草根各一两,泡酒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散血莲
拼音注音
Sàn Xuè Lián
别名
活血莲、眉风草、大叶凤凰尾巴草、凤丫蕨、凤丫草、眉凤草、羊角草、铁蕨、凤尾草
英文名
Japanese Coniogramme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裸子蕨科植物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niogramme japonica(Thunb.) Diels[Hemionitis japonic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80-100cm。根状茎长而横走,被淡褐色鳞片。叶疏生,叶柄长50-60cm,稻秆色,除基部外无毛,背部有沟;叶片卵圆形,长达50cm,宽25-30cm,一般为1次羽状复叶,但下部羽片常为2回羽状复叶;羽片可达5对,线状长椭圆形,长达20cm,宽2cm左右,先端长渐尖,基部有短柄,楔形,多少下延,边缘有微锯齿;叶纸质,无毛,叶脉在近羽轴处形成网眼,其他概为平行脉。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,不具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800m的阔叶林下和溪沟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以南及台湾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疏生鳞片。叶草质,无毛;叶柄黄棕色,基部有少数披针形鳞片;叶片矩圆三角形,长50-70cm,宽22-30cm,下部二回羽状,向上一回羽状;小羽片或中部以上的羽片狭长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;叶脉网状,在主脉两侧各形成2-3行网眼,网眼外的小部分分离,先端有纺缍形水囊,伸到锯齿基部。孢子囊群沿叶脉分布,无盖。气微,味苦。
化学成分
含蕨素(pterosin)D,表蕨素(epipterosin)L和蕨素X、Y。[br]根茎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棕榈酸β-谷甾醇酯(β-sitosterylpalmitate),β-谷甾醇-D-葡萄糖甙(β-sitosteryl-β-D-glucoside),环鸦片甾烯醇(cyclolaudenol)。[br]叶含辛苯酮(octabenzone)。
性味
微辛;寒;微苦;凉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风湿关节痛;瘀血腹痛;闭经;跌打损伤;目赤肿痛;乳痈;各种肿毒初起
用法用量
内服煎汤 15-30g;或泡酒。
注意
孕妇慎服。
复方
①治目赤肿痛: 凤丫蕨根一两(鲜用,去鳞毛),水煎,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。②治各种肿毒初起: 凤丫蕨全草水煎,冲甜酒服。③治乳痈: 凤丫蕨全草,加通草,水煎,冲酒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④治眉毛风(眉棱骨痛): 眉风草根茎磨酒或水,外搽,一日多次。⑤治咳血: 眉风草根茎一两,煨水服。⑥治风湿关节痛: 眉风草根茎、凤尾草根各一两,泡酒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狸尾草
- 石彭子
- 山橘
- 滇瑞香
- 落葵
- 烟管蓟
- 鬼灯笼根
- 山稗子
- 龟胶
- 喜树果
- 桐油
- 蓬莱草
- 草灵脂
- 小罗伞
- 麻柳树根
- 乌桕木根皮
- 金雀儿
- 粗叶木
- 钝齿铃子香
- 神曲
- 车前草
- 海蚯蚓
- 贯众
- 马桑
- 广金钱草
- 大伸筋
- 大避债蛾
- 白鹤灵芝
- 剪红纱花
- 千层楼
- 火秧竻叶
- 高梁泡叶
- 蓝叶棵
- 藤本夜关门
- 玳瑁肉
- 竹实
- 红橡木子
- 金刚一棵蒿
- 芒叶小米草
- 南瓜七
- 旱菜
- 石笔海胆
- 黄皮叶
- 黑香柴
- 齐墩果
- 笔罗子
- 大黑蒿
- 土箭芪
- 狗肝菜
- 冬凌草
- 石蟾蜍
- 狗筋蔓
- 白苣
- 九节风
- 刺猬皮
- 长前胡
- 楮皮间白汁
- 壁虎
- 鸭脚木叶
- 宜昌荚蒾叶
- 鸢胆
- 小三叶耳蕨
- 海盘车
- 蛇含石
- 粗榧枝叶
- 百舌鸟
- 旱莲花
- 榛蘑
- 湖北麦冬
- 砖子苗
- 海狸香
- 酸不溜
- 地乌
- 光梗丝石竹
- 牌楼七
- 大草乌
- 茶树根
- 猩猩木
- 淡菜
- 羊皮
- 蝙蝠
- 石花菜
- 南瓜须
- 山漆树
- 风气草
- 蜇虫
- 楤木白皮
- 酸梅簕
- 牛筋草
- 红胡豆七
- 倒生根
- 八月炸
- 太子参
- 鲜地黄
- 红豆七
- 野牡丹根
- 凤凰衣
- 丝瓜根
- 斑鸠占叶
- 白石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