膜缘木香
《中华本草》:膜缘木香
拼音注音
Mó Yuán Mù Xiānɡ
别名
理木香、青木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膜缘川木香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lomiaea forrestii (Diels) Shih [Jurinea forrestii Diels;Viels;Vladimiria Forrestii (Diels) Ling 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膜缘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圆柱形,细长,直径约1cm。茎极短。叶互生,多数,平铺莲座状;叶片坚纸质;根生叶具柄,长2-7(-12)cm,叶片卵圆形或短圆形,长10-15cm,宽8-11cm,基部宽楔形,羽状伞裂,裂片5-7对,宽三角形或狭长,边缘具一规则齿,齿端具小刺状尖头,两面被糙伏毛;上部叶苞叶状,较小,羽状半裂或不裂。头状花序多数,3-6个密集,卵形,长3.5-4cm,宽2-2.5cm,有长1-2cm的总花梗圆,无缘毛,外层卵形,宽约6mm,内层长圆状披针形;花冠紫色,全部管状,长约3.5cm,管部细长。瘦果圆柱形,上部有瘤状突起;冠毛2-3层刚毛状,长约2cm,黄褐色。花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-4100m的山谷及山坡、草甸、藻丛、林缘或针叶林下或石缝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、形如鸡骨,有的已剖成两瓣,长5-25cm,直径0.7-1.5cm,表面黄棕色,暗棕色或灰棕色,外皮不存在,有纵皱及裂沟纹,支根常凸起。质坚硬,较易折断,折断面略平坦,散有棕色小点状,形成层环明显。气微芳香,味微苦辛,嚼之粘牙。[br]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韧皮部、木质部内均散有树脂道,内含淡棕色树脂团块。木质部纤维较少,初生木质部呈二或三原型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理气;止痛。主脘腹胁肋疼痛;泄泻;痢疾;消化不良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研末,1.5-3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勒管草
- 卵叶鳞始蕨
- 庐山楼梯草
- 柳叶藓
- 毛果算盘子
- 毛菊苣
- 绵羊血
- 栗柄金粉蕨
- 毛根杜仲
- 罗裙带
- 杧果钉
- 毛叶木通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茎马兰
- 毛血藤
- 满山白
- 猫人参
- 林檎
- 炉甘石
- 毛草龙
- 毛木通
- 毛赪桐
- 满江红
- 庐山瓦韦
- 庐山石韦
- 毛草龙根
- 木槿叶
- 梅花参
- 美脉藁本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蓼
- 毛麝香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林檎根
- 琉璃枝
- 满江红根
- 六蛾戏珠
- 凉粉藤
- 柳叶斑鸠菊
- 柳花
- 栗子
- 栗花灯心草
- 毛叶黄药
- 毛木耳
- 蓝靛
- 剑叶铁树
- 矮杨梅皮
- 沙参
- 毛薯
- 紫河车
- 姜黄
- 榔榆茎
- 巴豆霜
- 血人参
- 山黄杨子
- 马蹄草
- 车前子
- 盾叶薯蓣
- 柱果木榄果
- 川楝子
- 黄葵
- 水松叶
- 虾须草
- 独脚蟾蜍
- 红杉
- 滇肉棒
- 光素馨
- 蜈蚣草
- 岩豆
- 兰花
- 伏毛山豆根
- 黑大艽
- 一口红
- 竹卷心
- 赶黄草
- 小接骨丹
- 盒子草
- 紫油木皮
- 岩丸子
- 南木香
- 小金钱草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牛耳枫根
- 温泉
- 海龙
- 钩苞大丁草
- 朱蕉
- 鸡蛋七
- 山风
- 蜂糖罐
- 赛繁缕
- 托腰散
- 牛白藤
- 白勒
- 刺楸
- 球衣藻
- 亮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