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肉棒
《中华本草》:滇肉棒
拼音注音
Diān Ròu Bà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ostroma yunnanensis M.Za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采摘后烘干,研末,过筛,备用。
原形态
子座直立,不规则双分叉。橙黄色、土褐色,高8-14cm,粗0.5-1cm,头部棒状,内部乳白色,较坚实。柄圆柱状。子囊壳表面稍突,埋生于子座内,卵圆形,(120-200)μm×(75-124)μm,孔口长约40μm。子囊圆柱状,(62-75)μm×(3.8-5)μm,具短柄;子囊孢子16个,单行排列,圆形或近方形,无色、壁表光滑,(5.5-10)μm×(3.5-4.5)μm。侧丝透明,丝状弯曲,长于子囊,囊层基白色,为拟薄壁组织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混交林中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子座呈不规则二歧分枝,长8-14cm,直径5-10mm,头部棒状,基部有柄。表面橙黄色或土褐色。质较坚实。断面外层橙黄色或土褐色,余为乳白色。[br]2.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:子囊壳卵圆形,长120-200μm,直径75-124μm,内有多数子囊及侧丝。子囊圆柱形,长62-75μm,直径3.8-5μm,具短柄;子囊孢子16个,单列,圆形或近方形。侧丝略长于子囊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排钱树
- 南瓜花
- 南天竹子
- 牛目椒
- 牛耳枫枝叶
- 女贞皮
- 牛鼻
- 女贞根
- 雀脑
- 牛耳枫根
- 盘龙参
- 七里明
- 蟛蜞
- 蜣螂
- 山核桃皮
- 三叶委陵菜根
- 前胡
- 荞麦七
- 茄花
- 青藤
- 青通草
- 青脚莲
- 荛花
- 琴叶榕
- 曲花紫堇
- 秦艽
- 桑沥
- 七叶一枝花
- 三叶乌蔹莓
- 山慈菇
- 山檨叶泡花树
- 山甘草根
- 三爪龙
- 石豆瓣
- 山海螺
- 少花柏拉木
- 山乌桕根
- 山稔根
- 山棘豆
- 生姜皮
- 山杨树皮
- 蛇不见
- 石韦
- 杉松
- 石蕊
- 十姊妹
- 石彭子
- 十字苔草
- 水葫芦根
- 睡莲
- 铁杆地柏枝
- 梳篦叶
- 水折耳
- 鼠尾粟
- 太白参
- 水珍珠菜
- 水茄冬果
- 鼠尾草
- 水团花根
- 蜀五加
- 粟糠
- 丝瓜络
- 酸不溜根
- 碎密花
- 算盘子
- 粟芽
- 万年藓
- 糖茶藨
- 苏铁蕨
- 苏铁果
- 粟奴
- 天麻
- 铁杆蒿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乌药叶
- 天泡子
- 天山花楸
- 铁藤根
- 通泉草
- 土羌活
- 土一枝蒿
- 土瓜
- 文蛤肉
- 万丈深
- 土色牛肝菌
- 碗花草根
- 五倍子苗
- 五瓣寄生
- 五加果
- 五爪龙
- 香港四照花
- 梧桐白皮
- 橡实
- 向日葵子
- 小倒钩藤
- 小二仙草
- 小白花苏
- 蚬壳
- 小麦麸
- 小叶黑面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