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肉棒
《中华本草》:滇肉棒
拼音注音
Diān Ròu Bà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dostroma yunnanensis M.Za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采摘后烘干,研末,过筛,备用。
原形态
子座直立,不规则双分叉。橙黄色、土褐色,高8-14cm,粗0.5-1cm,头部棒状,内部乳白色,较坚实。柄圆柱状。子囊壳表面稍突,埋生于子座内,卵圆形,(120-200)μm×(75-124)μm,孔口长约40μm。子囊圆柱状,(62-75)μm×(3.8-5)μm,具短柄;子囊孢子16个,单行排列,圆形或近方形,无色、壁表光滑,(5.5-10)μm×(3.5-4.5)μm。侧丝透明,丝状弯曲,长于子囊,囊层基白色,为拟薄壁组织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混交林中地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子座呈不规则二歧分枝,长8-14cm,直径5-10mm,头部棒状,基部有柄。表面橙黄色或土褐色。质较坚实。断面外层橙黄色或土褐色,余为乳白色。[br]2.显微鉴别 子座横切面:子囊壳卵圆形,长120-200μm,直径75-124μm,内有多数子囊及侧丝。子囊圆柱形,长62-75μm,直径3.8-5μm,具短柄;子囊孢子16个,单列,圆形或近方形。侧丝略长于子囊。
性味
甘;平
功能主治
止血。主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复生草
- 鸡冠参
- 刀灰树
- 巴掌草
- 鸡蹼
- 打箭菊
- 萆薢
- 云南莲座蕨
- 千里马
- 罗锅底
- 金丝猴
- 山小橘
- 旱芹
- 丝瓜藤
- 岩泽兰
- 百舌鸟
- 粗榧枝叶
- 槐白皮
- 堇宝莲叶
- 风花菜
- 杉木根
- 紫金莲
- 石山花椒
- 赤茯苓
- 冬瓜
- 双飞蝴蝶
- 虎皮草
- 一皮草
- 红毛五加皮
- 翻背白草
- 臭常山
- 羊屎条根
- 小报春
- 棕叶狗尾草
- 寒水石
- 和筋草
- 月季花
- 蛟龙木
- 蒙古山萝卜
- 瓠子
- 小三棵针
- 清香桂
- 榛蘑
- 牛蹄甲
- 黄葛树
- 水鳖蕨
- 邪蒿
- 羊耳蒜
- 砖子苗
- 孔雀尾
- 毛叶黄杞
- 馒头蟹
- 偏花黄芩
- 山核桃皮
- 云豹骨
- 野兔脑
- 凤仙透骨草
- 腺毛金星蕨
- 小叶鹅掌柴
- 鹊豆
- 钗子股
- 四棱杆
- 五灵脂
- 小通草叶
- 栝楼皮
- 接骨木
- 苦竹叶
- 海松子
- 七叶一把伞
- 红娘子
- 山大颜
- 柘树果实
- 烂茶叶
- 球花党参
- 蚌花
- 飞天蜈蚣
- 和合草
- 蕨
- 勒马回
- 蛮刀背
- 王孙
- 饴糖
- 蜗牛壳
- 仙顶梨
- 骆驼毛
- 淡秋石
- 山白菊
- 通花根
- 鸡枞
- 七里香
- 密陀僧
- 驱虫斑鸠菊
- 太平莓
- 豪猪肉
- 鲤鱼
- 砂仁壳
- 蠵龟筒
- 水黄
- 旱前胡
- 石柑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