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脚柑
《中华本草》:独脚柑
拼音注音
Dú Jiǎo Gān
别名
细独脚马骝、马佬含菊、金锁匙、地莲芝、鹿草、疳积草、黄花甘、同肢草、犸骝草、地连枝、消米虫、五疳草、黄花积药草、串金黄
英文名
Herb of Asiatic Striga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iga asiatica (L)O. Kuntze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独脚金 一年生半寄生草本,高10-30cm。全株被刚毛。茎单1,少分枝。叶下部者对生,上部者互生,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,长约1cm或更短,有时退化为鳞片。花单朵腋生,或在茎顶端形成穗状花序,下部花疏,上部花紧密,无柄;苞片常长于萼;萼管状,5裂,裂片钻形,具棱10条;花冠黄色、红色或白色,长1-1.5cm,花冠先端急剧弯曲,上唇短2裂,下唇3裂;雄蕊4,内蒙,花室1室;花柱细长,先端棒状。蒴果卵形,包于宿存的萼内。种子多数。花期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庄稼地和荒草地,寄生于寄主的根深蒂固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干燥的全草,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,茎细,被灰白色糙毛。叶线形或披针形,多数脱落。中部以上为稀疏的穗状花序,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,其余大部都已脱薄;萼管状。蒴果黑褐色,藏于萼筒中,花柱残存。种子细小,黄棕色。[br]以植株完整、带绿色、无泥砂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木犀草素二甲醚(luteolin-3,4-dimethyl ether),木犀草素7,3,4-三甲醚(luteolin7,3,4-trimethyl ether),刺槐素-7-甲醚(acacetin-7-methyl ether),刺槐素(acacetin),金圣草素(chrysoeriol),和芹菜素(apigenin)[1]。
药理作用
独脚柑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炭痈杆菌和白喉有显着抑制作用,对乙型链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绿脓杆菌和痢杆菌也有定程度的抑制作用[1]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归经
归肝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消积;清热杀虫。主小儿伤食;疳积黄肿;夜盲;夏季热;腹泻;肝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复方
①治小儿疳积、夜盲:独脚柑三、五钱。和猪肝煮熟服,日服一次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②治小儿伤食:独脚金干全草、截叶铁扫帚各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③治夜盲:独脚金干全草五钱至一两。配家禽家畜肝脏煮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除小儿黄气,虫积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消疳积黄肿。3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退热解渴,消食。治疳积烦渴。4.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治肝蛭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独脚柑
拼音注音
Dú Jiǎo Gān
别名
干草(《广州植物志》),细独脚马骝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马佬含菊(《广西中药志》),金锁匙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,地莲芝(《贵州植药调查》),鹿草(《广东中药》Ⅱ),黄花甘(《广东中药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独脚金的全草。夏、秋采集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8~15厘米。茎直立,粗糙或被毛,单生或略分枝。上部叶互生,线形;下部叶对生,线形或披针形,叶长约1厘米或更短,很少有齿缺,有时退化为鳞片。穗状花序顶生,花黄色、红色或白色,下部者疏离,上部者较靠近,无柄;苞片通常长于萼;萼管状,5裂,通常有棱10条;花冠管纤弱,长约8毫米,近顶端弯曲,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上唇较下唇为短;雄蕊4,内藏,花药1室;雌蕊1,花柱细长,顶端棒状。蒴果近球形或长椭圆形,室裂,种子多数。花期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平原和丘陵的草地,常寄生其他植物的根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福建等地。产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干燥的全草,全体呈黄褐色或绿褐色,茎细,被灰白色糙毛。叶线形或披针形,多数脱落。中部以上为稀疏的穗状花序,除少数未结果的植株可见干枯的花冠外,其余大部都已脱落。萼管状,蒴果黑褐色,内藏于萼筒中,花柱残存,种子细小,黄棕色。以植株完整、带绿色、无泥砂杂质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含氨基酸、有机酸、酚类。
性味
甘淡,平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淡,性平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甘淡,平。"
③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甘平,微苦。"
④《泉州本草》:"味淡,有微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肝,健脾,消食,杀虫。治小儿伤食,疳积,黄肿,夜盲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除小儿黄气,虫积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消疳积黄肿。"
③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退热解渴,消食。治疳积烦渴。"
④《野生药植图说》:"治肝蛭病。"
⑤《泉州本草》:"杀虫,解毒,清心火。"
⑥《福建中草药》:"健脾消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。
复方
①治小儿疳积、夜盲:独脚柑三、五钱。和猪肝煮熟服,日服一次。(《闽南民间草药》)
②治小儿伤食:独脚金干全草、截叶铁扫帚各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③治夜盲:独脚金干全草五钱至一两。配家禽家畜肝脏煮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备注
广西尚有一种同属植物[b]大独脚金[/b]的全草,功用相同,与本品同等使用。参见"小白花苏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大靛根
- 水将军
- 狸骨
- 干旱毛蕨
- 对对参
- 水苦荬根
- 带鱼
- 沙参
- 黄花紫丹参
- 黄芪
- 黄心果
- 毛风藤
- 滚山虫
- 光慈姑
- 声色草
- 凤尾贯众
- 四楞通
- 绿百合
- 观音苋根
- 禾虫
- 乌鱼蛋
- 大麻药
- 黄牛茶
- 黄花虱麻头
- 尖顶地星
- 水凤仙
- 桂花露
- 六月雪
- 石榴皮
- 徐长卿
- 独脚柑
- 凤眼兰
- 黑石耳
- 流苏子根
- 大麦苗
- 鼠妇画眉草
- 淡竹壳
- 大麦泡
- 山马豆根
- 小距紫堇
- 蕨萁
- 古柯
- 水蜈蚣
- 子楝树根
- 水流豆
- 莲子心
- 拐棍竹
- 毛枝鱼藤
- 豨莶果
- 单条草
- 罂粟壳
- 构树
- 敦盛草
- 黄寿丹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黄土
- 巴茅果
- 残槁蔃
- 全叶山芹
- 还阳草根
- 干地黄
- 黄花岩松
- 黄麻
- 灵寿茨
- 五指山参
- 拐枣七
- 木蝴蝶
- 狼把草根
- 八角金盘
- 心叶党参
- 狗泡草
- 黄草花
- 红刺藤
- 铃茵陈
- 毛葡萄根皮
- 黄泥菜
- 小齿锥花
- 搜山黄
- 毛叶巴豆树
- 虎咬癀
- 米麦麨
- 虎图辣
- 鲎胆
- 黄茶根
- 长柄秋海棠
- 水冬瓜花
- 钱针万线草
- 葫芦藓
- 铜皮
- 蛇附子
- 芒果核
- 干饧糟
- 新疆芍药
- 鹤虱
- 石莼
- 黄杞
- 黄羊角
- 短腺小米草
- 干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