滇绿豆
《中华本草》:滇绿豆
拼音注音
Diān Lǜ Dòu
英文名
Green Gram of Yunnan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滇绿豆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gna yunnanensis (Wang et Tang)C.Y.Wu[Phaseolus yunnanensis Wang et Tang]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荚果,剥取种子,晒干。
原形态
滇绿豆 缠绕草本,植株各部密被长硬毛。小叶3个,靠基部有阔而圆和大而浅的裂片,两面具长硬毛,侧生小叶阔卵椭圆形或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叶大小变化大,顶生小叶卵状,披针形,托叶线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小苞片线形,比萼长约1倍;萼缘有缘毛;花黄色,长10-13mm,总花梗上有隆起的乳头状腺体。雄蕊10,二体,(9)+1。荚果长6-7.5cm,宽约4mm,先端渐尖。种子扁,长形,青赤色,种脐平,白色,线形,长约3mm。花、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300m的山坡、树林和荒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种子矩圆形而稍扁,长约3mm,表面青赤色,一面有线形的种脐,白色而稍平。种皮坚硬,剥去后可见2枚肥厚的黄白色子叶。气微,味特异。
性味
味淡;性平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利尿消肿。主小便不利;面目浮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种子有利尿消肿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兔骨
- 独脚蟾蜍
- 杜仲藤叶
- 杜鹃花根
- 滇南冠唇花
- 滇绣球
- 滴滴花
- 纤枝山柑
- 独叶岩珠
- 独椒
- 吐烟花
- 团花龙船花
- 土千年健叶
- 滇海水仙花
- 杜仲藤
- 椴树根
- 滇西风毛菊
- 杜仲叶
- 土八角
- 滇榧子
- 土中闻
- 点乳冷水花
- 三钻七
- 台湾泡桐叶
- 土半夏
- 松针
- 滇竹根七
- 滇池海棠
- 台湾海棠
- 独叶一枝花
- 麻口皮子药
- 牛肋筋
- 香草仔
- 美味牛肝
- 点头菊
- 砧草
- 黑色鳞毛蕨
- 西南山茶
- 独龙
- 伽喃香
- 翻白叶
- 白附子
- 滇五味
- 滇瓦花
- 鲃鱼
- 粘山药
- 金花茶花
- 白犁头草
- 藏青杠
- 井边茜
- 岩茴香
- 竹节菜
- 斩木橿子
- 青蒜
- 阳桃花
- 蜂蝇
- 麝香草
- 白菊花根
- 鲜地黄
- 黑石耳
- 蝎子草
- 象牙参
- 皮哨子
- 狗心
- 黄锁梅根
- 石米
- 鸭脚罗伞
- 青稞
- 矮人陀
- 鱼肠草
- 鳖甲
- 鸳鸯
- 毛花洋地黄
- 酸果藤
- 风箱树根
- 酸不溜根
- 甘肃棘豆
- 鹰头
- 散血藤
- 钩吻
- 阔叶麦冬
- 蛇根木
- 壮筋草
- 酸藤木
- 蛇百子
- 黑鳞大耳蕨
- 蝈蝈
- 乌蛇膏
- 芸香
- 香水月季
- 茯神木
- 酸不溜
- 鼋膏
- 光枝勾儿茶
- 香阿魏
- 白鹅膏
- 枝儿条
- 肚拉
- 狗骨柴
- 珠儿参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