粘山药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粘山药
拼音注音
Nián Shān Yɑo
别名
牛尾参、粘狗苕
来源
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粘山药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k.,以块茎入药。秋冬采挖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脾祛湿,补肺益肾。用于肺结核病,脾虚泄泻,消渴;外用治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,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粘山药
拼音注音
Nián Shān Yɑo
别名
牛尾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粘狗苕、粘芋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薯蓣科植物粘山药的块根。秋、冬采收块根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粘山药,又名:近光薯蓣。
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块根肥大,富含淀粉。茎圆柱形,稍扭曲,表面被微毛茸,节处较多。叶互生,心形,较厚,先端尖,略尾状,基部阔心形,全缘,上面近光滑,下面稍被毛,以叶脉及柄上为多;叶柄长约3.3厘米。花数朵排成腋生的穗状花序,基部有鞘状苞片2枚,长约1.5毫米,先端钻形;花单性异株,花被6裂。蒴果矩圆形,长15~22毫米,有3翼,边缘浅波状,两端微凹。种子狭卵形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脾去湿,补肺肾。治脾虚食少泄泻,消渴,肺结核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肺结核:粘山药根芽十个,百合四钱。共捣烂,加蜂蜜适量蒸吃。(性味以下出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兰草
- 鬼毛针
- 黑大艽
- 黑沙蒿根
- 猪脑
- 扁豆藤
- 拔毒散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止咳草
- 钓竿柴
- 过江龙子
- 斑叶堇菜
- 白垩
- 猪肚
- 半圆盖阴石蕨
- 独角莲
- 高山扁枝石松
- 半枫荷根
- 白背杨
- 竹节菜
- 白肚
- 独龙
- 高山大黄
- 黑色鳞毛蕨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斩木橿子
- 竹节参
- 黄龙藤
- 泽泻实
- 冰草
- 扁担蒿
- 黑牵牛
- 猪肚子
- 皱叶羊蹄
- 白芷叶
- 竹叶吉祥草
- 竹头草
- 雕骨
- 豆腐渣果
- 制川乌
- 波缘假瘤蕨
- 黑色鳞毛蕨根
- 猪毛参
- 半把伞
- 黑大豆皮
- 猪毛菜
- 猪肚木
- 白背青荚叶
- 制何首乌
- 豆根木蓝
- 猪肝
- 斑竹花
- 黄龙藤叶
- 高粱泡根
- 珠芽半枝
- 扁担藤
- 黑点草
- 钓樟根皮
- 猪屎豆
- 砧草
- 黑蒴
- 猪蹄甲
- 巴豆壳
- 竹节人参叶
- 柄马勃
- 巴豆树根
- 朱唇
- 蝶兰
- 黑果小檗
- 黄鹌菜
- 豆渣树
- 豆蔻花
- 白地紫菀
- 北鹤虱
- 竹砂仁
- 柏勒儿茶
- 黑骨走马
- 朱砂草
- 短瓣花
- 何首乌
- 白头翁
- 猪肾
- 巴旦杏仁
- 鬼笔
- 白云花根
- 豆腐皮
- 何首乌叶
- 都咸子
- 白花果
- 黄锁梅
- 孜然
- 黄零陵香
- 高山露珠草
- 柘耳
- 白枪杆根
- 白猪鼻孔
- 巴茅根
- 黑心姜
- 黑血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