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榄树
《中华本草》:仔榄树
拼音注音
Zǎi Lǎn Shù
别名
黄平树、洪达木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仔榄树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unteria zeylanica (Retz.)Gard.exThw.[Cameraria zeylanica Retz.」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乔木,高约8m,胸径10-26cm。全株具乳汁;树皮灰褐色;枝条发绿色,无毛。叶对生,近革质,有光泽;叶柄长1-1.5cm;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9-16cm,宽2.5-5cm,先端短渐尖,钝头,基部宽楔形,两面无毛,侧脉每边40条以上,密生,近平行。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,比叶短,有花10-15朵;花白色,芳香;花萼5深裂,内面无腺体;花冠高脚碟状,花冠筒喉部膨大,外面无毛,内面在花丝以下被短柔毛,花冠裂片5,向左覆盖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,花药长圆状披针形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柱头头状,先端2裂。浆果双生,球形,橙红色,内有种子1-2颗。花期4-9月,果期5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,常散生于山谷、水沟分土壤肥沃湿润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地区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多种生物碱及酚性成分。
性味
苦;性凉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活血止痛。主毒蛇咬伤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g。外用:适量.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根:味苦、性凉。有消炎止痛的功能。用于毒蛇咬伤、跌打肿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玉簪
- 竹叶参
- 梓白皮
- 浙桐皮
- 紫茉莉
- 猪髓
- 獐牙菜
- 中华蹄盖蕨
- 真藓
- 朱砂藤
- 杂交景天
- 柘木
- 紫弹树枝
- 紫弹树根皮
- 矮杨梅
- 泽兰
- 猪獠参
- 紫藤子
- 珠儿参叶
- 皱叶狗尾草
- 姊妹树
- 子楝树根
- 竹叶椒根
- 竹叶榕
- 枝儿条
- 柞木枝
- 鳍蓟
- 樟柳头
- 粘毛鼠尾草果
- 紫云菜
- 紫椿
- 猪肺
- 珠儿参
- 中华里白
- 帚菌
- 柘树果实
- 紫堇花
- 樟木子
- 紫筒草
- 紫花络石
- 紫藿香
- 中华莛子藨
- 皱杓兰
- 展枝唐松草
- 竹蠹虫
- 柞木
- 紫云英马蓝
- 栉叶蒿
- 棕板
- 棕榈叶
- 紫绿草
- 紫芋
- 泽藓
- 紫茎棱子芹
- 獐骨
- 珍珠风
- 中华短肠蕨
- 中华石龙尾
- 直萼黄芩
- 展花乌头
- 竹蜂
- 竹黄
- 橄榄
- 天荞麦根
- 大黄茎
- 蝲蛄石
- 竹实
- 枣树根
- 紫柚木
- 紫萁苗
- 皂荚
- 哉果
- 知风草
- 窄叶南蛇藤
- 指甲兰
- 指甲花叶
- 掌裂秋海棠
- 竹叶蕉
- 枳椇木汁
- 榛子花
- 猪胆粉
- 皂柳根
- 皂荚子
- 中华补血草
- 皂角刺
- 皱叶子
- 枳椇子
- 栀子花
- 栀子花根
- 紫叶秋海棠
- 紫油木叶
- 樝子
- 猪骨
- 猪鬃刚
- 猪鬃草
- 中亚天仙子
- 中华水龙骨
- 周裂秋海棠
- 支柱蓼
- 枳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