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叶莲
《中华本草》:竹叶莲
拼音注音
Zhú Yè Lián
别名
地藕、水芭蕉、竹叶菜、莲花姜、山竹壳菜、石竹、包谷七
英文名
Rhizome of Japanese Pollia
出处
出自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lia japonica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竹叶花,多年生草本。高30-90cm。有香气。根茎细长横生,白色。茎较粗壮,节明显,被短柔气,不分枝。叶互生;叶柄成鞘状抱茎;叶片长椭圆形,长20-30cm,宽3-7cm,先端长渐尖,基部渐狭成鞘,全缘,上面粗糙,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散生细毛。聚伞花序组成顶生圆锥花序,窄长如总状,花序梗长15-30cm;总苞片卵状披针形,膜质;花梗长约5mm;萼片3,圆形,肥厚,长约5mm;花白色,3瓣,倒卵形,长约3mm,质薄;雄蕊6;子房3室。果实球形,浆果状,蓝黑色,径约5mm,光亮,干时不裂。种子数颗,五面体形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沟林边阴湿处及溪边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解毒消肿。主小便黄赤;热淋;疔痈疖肿;蛇虫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;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峨嵋药植》:根茎:治跌打损伤。将根浸酒,半月后饮之。2.《湖南药物志》:根茎:养肾,益阴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竹叶莲
拼音注音
Zhú Yè Lián
别名
地藕
来源
鸭跖草科杜若属植物杜若Pollia japonica Thunb.,以全草和根入药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辛,微温。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,疏风消肿。用于胸胁气痛,胃痛,腰痛,头肿痛,流泪;外用治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2~4钱;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竹叶莲
拼音注音
Zhú Yè Lián
别名
地藕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出处
《湖南药物志》
来源
为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。
原形态
竹叶花,又名:杜若。
多年生草本。地下茎横走,白色,节上生多数须根。茎直立,连花序高30~80厘米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至广倒披针形,长20~30厘米,宽3~6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渐成短鞘抱茎,全缘,草质,上面粗糙,暗绿色,下面淡绿色,散生细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有白色细毛,花梗轮生,通常有3~6轮;苞片狭卵形,膜质;花白色;花被6,外3片肥厚,内3片倒卵形,薄质;雄蕊6,花丝长,无毛;雌蕊子房3室,各室有少数胚珠。果实球形,稍肉质不开裂,成熟时蓝色,光亮而脆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林缘阴湿地。分布江西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功能主治
根茎:补肾。治腰痛,跌打损伤。全草:解毒消肿。
①《峨嵋药植》:"根茎:治跌打损伤,将根浸酒,半月后饮之。"
②《湖南药物志》:"根茎:养肾,益阴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: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腰痛:竹叶莲根茎三钱,煮猪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虫、蛇咬伤:竹叶莲全草捣烂,敷患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肚
- 掌叶蓼
- 竹鼠肉
- 梓树
- 紫苏子
- 紫荆丫
- 猪毛草
- 皱叶鼠李
- 抓地虎
- 掌叶半夏
- 朱砂莲
- 柞木根
- 柞树叶
- 椆树桑寄生
- 止痢蒿
- 紫背草根
- 紫花景天
- 紫苏叶
- 猪心
- 猪胆
- 珍珠
- 粘人花
- 粽巴叶
- 紫晶蘑
- 紫杜鹃
- 紫梢花
- 紫檀
- 猪牙皂
- 珍珠草
- 再生稻
- 准噶尔鸢尾
- 竹叶兰
- 竹林标
- 枕材
- 枳实
- 紫弹树
- 紫燕草
- 矮茎朱砂根
- 紫茉莉根
- 祖司麻
- 竹叶菜
- 竹(鼠留)肉
- 凹瓦韦
- 矮杨梅皮
- 泽泻
- 炙甘草
- 紫草茸
- 猪蹄甲
- 抓地龙
- 柘耳
- 粘毛黄花稔
- 粘毛鼠尾草
- 紫弹树叶
- 紫茉莉叶
- 紫茎
- 紫薇
- 猪肚木
- 制何首乌
- 制川乌
- 朱唇
- 朱砂草
- 竹节人参叶
- 紫杉
- 泽泻实
- 猪屎豆
- 紫荆木
- 猪毛菜
- 猪肚子
- 猪肝
- 珠芽半枝
- 砧草
- 竹叶艾
- 斩木橿子
- 朱顶红
- 竹节菜
- 柞蚕蛹
- 山狸子肉
- 无尾果
- 暗紫贝母
- 沼泽念珠藻
- 浙樟
- 獐肉
- 獐髓
- 珠果黄紫堇
- 棕榈
- 樟
- 紫苏梗
- 痄腮树
- 中南星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棕榈子
- 紫苏
- 猪毛蕨
- 砖子苗
- 斩龙剑
- 樟树根
- 樟梨
- 沼地马先蒿
- 紫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