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脚罗伞
《中华本草》:鸭脚罗伞
拼音注音
Yā Jiǎo Luó Sǎn
别名
空壳桐、有勒鸭脚、刺鸭脚木、七加皮、掌叶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罗伞的根、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rassaiopsis glomerulata(Bl.)Regel[Ar-alia glomerulata B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、冬季剥取树皮或挖出根部,洗净,切片,鲜用或晒干。叶全年均可采,多鲜用。
原形态
灌木或乔木,高3-20cm。树皮灰棕色,小枝具皮刺,幼枝密被红锈色绒毛。掌状复叶;叶柄长至70m,无毛或上端残留有红锈色绒毛;小叶5-9,小叶柄长2-9cm;小叶片薄革质,椭圆形至宽披针形,或卵状长椭圆形,长15-35cm,宽6-15cm,先端渐尖,基部通常楔形至圆形,幼时两面均疏生红锈色星状绒毛,不久毛脱落变几无毛;边缘全缘或疏生细锯齿;侧脉7-9对,明显,网脉不甚明显。伞形花序聚生在茎顶,组成下垂的大型圆锥花序,长达40cm,或更长,主轴及分枝有红锈色绒毛,后毛渐脱落;伞形花序直径2-3cm,有花20-40朵;总花梗长2-5cm,花后延长;萼简短,长约1mm,有红锈色绒毛,边缘有5个尖齿;花瓣5,白色,长圆形,初被红锈色绒毛,后毛脱落变无毛;雄蕊5,长约2mm;子房2室,花盘隆起,半下位,花柱合生成柱状。浆果阔扁球形或半球形,直径7-9mm,熟时紫黑色,宿存花柱长1-2mm,果梗长1.2-1.5cm。花期6-8月,果期翌年1-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400m的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地区。
性味
味精微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散瘀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;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脘腹痛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用量加倍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鲜品捣烂,酒炒热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石耳
- 黄锁梅根
- 粪鬼伞
- 柔软石韦
- 枣叶
- 鬼羽箭
- 豆豉姜
- 辐射石豆兰
- 鮧鱼
- 不灰木
- 鲛鱼翅
- 风箱树
- 龙爪叶
- 鹰爪枫
- 豆腐渣果根
- 香橼根
- 黑心解
- 鱼狗
- 鹰嘴爪
- 防风草
- 鲱鱼籽
- 凹头苋
- 黄颔蛇头
- 茱卷皮
- 豆腐渣
- 茯苓
- 雅红隆
- 龟血
- 翻白柴
- 贵州落地金钱
- 蜂蜜
- 高粱
- 麦饭石
- 香圆子
- 辟汗草
- 山荷叶
- 豆蔻壳
- 达仑木
- 翡翠
- 谷皮藤
- 苦菜
- 鱼草
- 黑根药
- 蝮蛇胆
- 鲛鲨白
- 过山消
- 雪里开
- 油渣果
- 饴糖
- 粉叶地锦
- 赶黄草
- 黑色鳞毛蕨
- 马肝
- 过塘蛇
- 肉桂油
- 马醉木
- 紫葛
- 鸡爪枝皮
- 片姜黄
- 稻芽
- 须叶藤
- 蝮蛇皮
- 过山风
- 艾虎
- 鸡脚莲
- 阿里红
- 鸢脚爪
- 鬼针草
- 鸢油
- 雅丽千金藤
- 香椿
- 豆蔻
- 鸭头
- 黄金菊根
- 鸡肾草
- 肉根还阳参
- 鲇鱼
- 日照飘拂草
- 青蛇藤
- 鬼柳树
- 排骨灵
- 牛奶菜
- 安徽小檗
- 霞天膏
- 鸡血
- 短腺小米草
- 鸡脑
- 黄龙须
- 龟甲
- 小棕包
- 过路惊
- 防风
- 肥皂荚
- 粉绿益母草
- 贵州卷柏
- 鸡爪簕
- 飘带草
- 青天葵
- 枳壳
- 粉绿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