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花筋骨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多花筋骨草
拼音注音
Duō Huā Jīn Gǔ Cǎo
英文名
all-grass of Manyflower Bugl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多花筋骨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juga multiflova Bunge采收和储藏:4-5月开花时采收,洗净;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6-20cm。茎直立,不分枝,四棱形,密被灰白色绵毛状长柔毛。叶对对生;基生叶具柄,柄长0.7-2cm,茎上部叶无柄;叶片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,长1.5-4cm,宽1-1.5cm,先端钝或微急尖,基部楔状下延,抱茎,上面密被下面疏被柔毛状糙伏毛,边缘有不甚明显的波状齿。轮伞花序自茎中部向上渐靠近,至顶端呈一必集的穗状聚伞花序;花片叶状,向上小,呈披针形工卵形;花萼宽钟形,外而被绵毛关长柔毛;萼齿5,整齐;花冠蓝紫色或蓝色,内面近基部有毛环,冠檐二唇形,上唇短,直立,2裂,下唇伸长宽大,3裂,中裂片扇形,侧裂片长圆形;雄蕊4,二强;花柱超出雄蕊,先端2浅裂;花盘环状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,背部具网状皱纹,腹部具1磊果脐,其长度占腹面2/3。花4-5月,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疏草丛呀河边草地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辽宁、河北、内蒙古、江苏、安徽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。主肺热咳嗽;咯血;疮痈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蛋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具凉血,消肿,接骨之功。治脓疡,痔疮、鼻衄、便血等。外用治金疮、刀伤,烧伤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韭叶芸香草
- 小叶黑面叶
- 小筋骨藤
- 莱菔子
- 柳叶
- 定心散
- 桦树液
- 白云花根
- 八月炸
- 肾子藤
- 紫背天葵草根
- 狗尾草子
- 黄藨根
- 四叶七
- 黄断肠草
- 千脚虫
- 樟
- 五加皮
- 葫芦巴
- 小叶眼树莲
- 鸡肠狼毒
- 蜈蚣七
- 甜叶菊
- 金钩如意草
- 何首乌
- 曲枝天冬
- 丽萼熊巴掌
- 波罗蜜核中仁
- 金石溜
- 澜江百合
- 蓝桉
- 白升麻
- 倒触伞
- 薄叶棘豆
- 赛北紫堇
- 无患子皮
- 马蛋果
- 女贞根
- 风车儿
- 驴耳风毛菊
- 黄皮血藤
- 泡桐木皮
- 地锦草
- 矩圆线蕨
- 蚕豆花
- 狼萁草
- 姬蕨
- 三加花
- 锥螺壳
- 野扁豆
- 莲房
- 鲻鱼
- 细叶马料梢
- 竻苋菜
- 虎咬癀
- 白淋草
- 射鸡尾
- 射尿(虫另)
- 紫椴
- 酸藤果
- 草胡椒
- 慈乌胆
- 黑腺珍珠菜
- 臭柏
- 土桂皮
- 刺南蛇藤
- 天泡子
- 狸尾草
- 穞豆
- 钻天杨
- 苦碟子
- 僵蚕
- 药用倒提壶
- 癣草
- 蜂房
- 黄花香薷
- 茨菇草
- 臭山羊
- 山玉桂
- 吊罗果
- 圆节山蚂蝗
- 梓叶
- 蘡薁根
- 头花杜鹃
- 小叶杨
- 七爪风
- 鲎
- 鸭脚罗伞
- 臭常山
- 秦皮
- 火绒草
- 草乌叶
- 三叶木蓝
- 水团花
- 雪参
- 枸橘核
- 楠木皮
- 土黄芩
- 北鹤虱
- 锥螺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