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蝰
《中华本草》:海蝰
拼音注音
Hǎi Kuí
别名
海蛇、黑尾海蛇
英文名
Praescutata viperina;Viperin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aescutata viperina (Schmidt)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得后除去皮和内脏,取肉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海蝰,全长约1m。头短宽,与颈部区分不明显。尾侧扁。背面青灰色,有时可辨别出深色菱形斑纹(34-43)+(3-6)个。腹面灰白色或灰黄色。眼前鳞1,眼后鳞2,前颞鳞多为2,偶有1或3,后颞鳞2、3或4。上唇鳞7(3-1-3),偶有8,下唇鳞8或9,偶为10。体鳞多呈六边形,镶嵌排列,具棱或结节;颈部鳞列27-35行,体最粗部鳞列40-51行。腹鳞明显,在体前段者较大,后段者较小;每鳞具2棱。雌性249-300,雄性239-279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于海洋,常游泳于近海上层。以鳞类为食。卵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沿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;清湿热。主皮肤湿疹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涂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除湿清热功效。主治皮肤湿疹、疮疖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赪桐叶
- 小五彩苏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小口小金发藓
- 黄耆
- 蝙蝠
- 小柿子
- 芸香草
- 玄精石
- 粗叶卷柏
- 鸡冠苗
- 大山黧豆
- 功劳叶
- 小蓑衣藤
- 羽裂星蕨
- 白鹤藤
- 黄瓜藤
- 黄毛榕
- 海藻
- 五爪风
- 茯神木
- 野棕
- 山樱桃
- 箭杆七
- 虾蟆脑
- 兜兰
- 牙新渊
- 鱼肠草
- 打破碗花花
- 赤茯苓
- 黄桷树根疙瘩
- 辣薄荷
- 手掌参
- 米油
- 枇杷叶
- 牛髓
- 小叶地不容
- 小果蔷薇
- 小乌泡
- 小叶云实
- 小团叶根
- 小垂头菊
- 小报春花
- 小毛鸡
- 珍珠菜
- 小凤尾草
- 小叶蛇总管
- 秋木瓜
- 千里马
- 管仲
- 小儿腹痛草
- 小功劳
- 小山豆根
- 小无心菜
- 小果皂角
- 覆盆子
- 崖姜
- 大树甘草
- 蝇子草
- 小松藻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叶黑面叶
- 小报春
- 化香树果
- 沙枣树皮
- 美味牛肝
- 网脉橐吾
- 小毒芋
- 鸦跖花
- 地棠花
- 羊胎
- 珠芽半支
- 无爷藤
- 柃寄生
- 牛巴嘴
- 田唇乌蝇翼
- 一点血
- 饭包草
- 芋头花
- 龟甲胶
- 风车藤
- 凤眼草
- 六方藤
- 尖叶铁扫帚
- 多花筋骨草
- 甘露子
- 粉背蕨
- 羊血
- 白背小报春
- 玉簪叶
- 海蝰
- 黄花地桃花
- 蛟龙木
- 桃枝
- 饭团根
- 蕨萁
- 天青地白
- 乌苏里瓦韦
- 黄秋葵根
- 白残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