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皮香
《中华本草》:厚皮香
拼音注音
Hòu Pí Xiānɡ
别名
白花果、称杆红、莫红砍、山茶树、猪血柴、气血藤、大五味藤。
出处
厚皮香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谓:"生云南山中,小树滑叶,如山栀子,开五瓣白花,团团微缺,攒聚枝间,略有香气,红萼似梅,厚瓣如蜡,开于三伏,滇南夏日,肆中有卖蜡梅花者即此。"并有附图。观其附图形态,与本品极相似。仅谓开五瓣白花,与本品花为淡黄色略有出入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叶或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rnstroemia gymnanthera(WightetArn.)Sprague[Cleyera gymnanthera WightetArn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厚皮香 灌木或小乔木,高3-8m,全体无毛。树皮灰褐色;小枝粗壮,圆柱形,带棕褐色,近轮生或多次分叉。单叶互生,常数枚簇生枝端;叶柄长5-15mm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4-11cm,宽2.5-5cm,先端急尖、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渐狭而下延,全缘,中脉在上面下陷,侧脉不明显。花两性,单生叶腋或簇生小枝顶端;花淡黄色,径约1.8cm;花梗长1-2cm,通常下弯;小苞片2,卵状三角形;萼片5,几圆形,长约4mm,基部稍连合,宿存;花瓣5,倒卵状篦形,长5-8mm,基部合生;雄蕊多数,排成两轮;子房上位,2-3室,花柱1,粗短,柱头3裂。蒴果为干燥的浆果状,近球形或椭圆状卵形,径1-1.5cm,黄色。种子红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500m的山坡、路旁、杂木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常破碎,完整叶片倒卵状长圆形;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;表面绿色或棕绿色,光滑,革质。具短柄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苦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疮痈肿毒;乳痈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擦患处。内服:煎汤,6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厚皮香
拼音注音
Hòu Pí Xiānɡ
别名
秤杆红、红果树、白花果
来源
山茶科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(Wight et Arn.) Sprague,以果实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。
性味
苦,凉。花、果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痈肿。主治疮疡痈肿,乳腺炎,捣烂外敷。花揉烂擦癣可止痒痛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鹅管石
- 华凤仙
- 葡萄根
- 鱼鳖金星
- 大独叶草
- 金针菜
- 芍药花
- 蓝茶
- 鹅观草
- 芒叶小米草
- 九头妖
- 螃蟹七
- 含羞草根
- 牛嗓管树
- 苦楝花
- 鲎
- 花生壳
- 自扣草
- 盐麸叶
- 鹄油
- 山石榴
- 母丁香
- 蟋蟀
- 黄芩
- 赤杨
- 山红稗
- 黑脂麻
- 还阳参
- 鱼串草
- 升药
- 鸡翎草
- 肉半边莲
- 杜茎山
- 鹈鹕嘴
- 鸭皂树皮
- 冥楂
- 小金钱草
- 大白顶草
- 大夜关门根
- 桑芽茶
- 贵州獐牙菜
- 水仙
- 兔儿风
- 玛瑙
- 猴樟
- 散血飞
- 蛤仔
- 土大香
- 腰子草
- 金丝藤
- 过路惊
- 轻粉
- 蜘蛛
- 吉龙草
- 百解马兜铃
- 水芋
- 桑根
- 桂子
- 尖槐藤
- 角果木
- 郁金香
- 鹅不食草
- 野黄麻
- 爬山豆根
- 冬菇
- 三蕊草
- 碎兰花根
- 赤麻
- 鸱鸺
- 辣蓼
- 黑骨蕨
- 钻天杨
- 米碎花根
- 肉桂叶
- 椰子油
- 褐粘褶菌
- 肥皂核
- 九翅豆蔻
- 豇豆叶
- 炮姜
- 斯里兰卡肉桂
- 椰根
- 走马胎
- 附地菜
- 红黑二丸
- 车桑子叶
- 普贤菜
- 花被单
- 白鱼
- 华南桦
- 绿珊瑚
- 鬼笔
- 高山唐松草
- 山野豌豆
- 香叶子
- 杄木
- 金荞麦
- 通天草
- 雅丽千金藤
- 金堂葶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