厚皮香
《中华本草》:厚皮香
拼音注音
Hòu Pí Xiānɡ
别名
白花果、称杆红、莫红砍、山茶树、猪血柴、气血藤、大五味藤。
出处
厚皮香始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谓:"生云南山中,小树滑叶,如山栀子,开五瓣白花,团团微缺,攒聚枝间,略有香气,红萼似梅,厚瓣如蜡,开于三伏,滇南夏日,肆中有卖蜡梅花者即此。"并有附图。观其附图形态,与本品极相似。仅谓开五瓣白花,与本品花为淡黄色略有出入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厚皮香的叶或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rnstroemia gymnanthera(WightetArn.)Sprague[Cleyera gymnanthera WightetArn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切碎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厚皮香 灌木或小乔木,高3-8m,全体无毛。树皮灰褐色;小枝粗壮,圆柱形,带棕褐色,近轮生或多次分叉。单叶互生,常数枚簇生枝端;叶柄长5-15mm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4-11cm,宽2.5-5cm,先端急尖、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渐狭而下延,全缘,中脉在上面下陷,侧脉不明显。花两性,单生叶腋或簇生小枝顶端;花淡黄色,径约1.8cm;花梗长1-2cm,通常下弯;小苞片2,卵状三角形;萼片5,几圆形,长约4mm,基部稍连合,宿存;花瓣5,倒卵状篦形,长5-8mm,基部合生;雄蕊多数,排成两轮;子房上位,2-3室,花柱1,粗短,柱头3裂。蒴果为干燥的浆果状,近球形或椭圆状卵形,径1-1.5cm,黄色。种子红色。花期7-8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3500m的山坡、路旁、杂木林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常破碎,完整叶片倒卵状长圆形;先端渐尖或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;表面绿色或棕绿色,光滑,革质。具短柄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苦;凉;有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消肿。主疮痈肿毒;乳痈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擦患处。内服:煎汤,6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厚皮香
拼音注音
Hòu Pí Xiānɡ
别名
秤杆红、红果树、白花果
来源
山茶科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(Wight et Arn.) Sprague,以果实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、云南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脂肪油。
性味
苦,凉。花、果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痈肿。主治疮疡痈肿,乳腺炎,捣烂外敷。花揉烂擦癣可止痒痛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莲藕
- 矩圆线蕨
- 无患树蔃
- 小花鸢尾根
- 葫芦茶
- 柚花
- 四季春
- 留师蜜
- 锯齿草
- 姬蕨
- 山吴萸
- 山驴骨
- 五叶藤
- 野扁豆
- 山韭菜
- 慈姑叶
- 披针叶兔耳风
- 兜兰
- 苦檀子
- 野樱花
- 小叶买麻藤
- 亮菌
- 簕苋菜
- 杉松
- 桦革裥菌
- 小芸木
- 直萼黄芩
- 山蜡梅
- 草地早熟禾
- 慈竹箨
- 栗荴
- 田野卷耳
- 象骨
- 山紫菀
- 水田七叶
- 鹌鹑蛋
- 蜥蜴
- 山陀螺
- 白石脂
- 大叶青木香
- 山枇杷叶
- 头顶一朵花
- 地打果树皮
- 乌鸦肉
- 石蒜
- 灯笼泡
- 草蜘蛛
- 莲花
- 白鱼尾
- 蛇葡萄
- 广枝仁
- 小连翘
- 石蕊
- 云防风
- 樱桃水
- 山楂根
- 笑靥花
- 鸡骨香
- 假蒟
- 对节树根
- 接骨草
- 九头青
- 阳雀花
- 金丝桃果实
- 化香树果
- 金银忍冬
- 白花蛇头
- 僵蚕
- 母猪草
- 叶底珠
- 南蛇藤
- 赤楠蒲桃叶
- 九爪龙
- 山铁树叶
- 树地瓜
- 红叶木姜子根
- 荠菜花
- 荠菜
- 地肤苗
- 毛黄堇
- 海粉
- 功劳子
- 水蛭
- 青木香
- 凤尾茶
- 油桐根
- 绿矾
- 槐耳
- 散血芹
- 四轮香
- 盐肤子
- 翼核果
- 三楞草
- 七里香
- 莲须
- 狗爪豆
- 奶浆参
- 头花杜鹃
- 山茶花
- 牛筋刺寄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