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用小阴地蕨
《中华本草》:药用小阴地蕨
拼音注音
Yào Yònɡ Xiǎo Yīn Dì Jué
别名
蕨萁细辛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epteridium officinale(Ching)Ching et H.S.Kung[Botrychium officinale Ching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30-40cm。有短而直立的根茎。根肉质,分枝。总柄长2-3cm,基部有鞘状苞片,芽不外露。营养叶具长柄,长10-20cm;叶片纸质,宽三角形,长10-12cm,宽12-14cm,三回羽状分裂;羽片4-6对,互生,第1对羽片最大,卵形或三角形,长5-8cm,宽5-6cm,二回羽状;二回羽片3-5对,卵形至狭卵形,基部下侧1片最大,一回羽状;三回羽片椭圆形或宽卵形,近全缘或波状,无柄,有时浅裂,第2对及以上羽片渐缩小。孢子叶长30-34cm,柄长25-30cm。孢子囊穗长8-12cm,呈松散圆锥形;孢子囊圆形,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100m的竹林或灌丛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南川、天全、丹巴等地,为四川特有种。
性味
微苦;微寒
功能主治
解毒;散结;清热止咳。主疮痈肿毒;瘰疬结核;肺热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萼棘豆
- 糯米藤
- 大羊角瓢
- 密陀僧
- 蘡薁
- 蒲草根
- 矮脚苦蒿
- 猕猴梨根
- 管南香
- 葱叶
- 竹鼠油
- 橙耳
- 白花猪母菜
- 庐山石韦
- 马蹄叶
- 补骨脂
- 红芋
- 降真香
- 牛角瓜
- 黄藤叶
- 石米
- 铁破锣
- 锡兰肉桂
- 红根
- 南方六道木
- 冰球子
- 一碗水
- 穗花杉叶
- 番荔枝叶
- 阿月浑子
- 白鹇
- 百解藤
- 朝鲜当归
- 台湾泡桐叶
- 苍白过路黄
- 黄花香茶菜
- 贯众
- 金钟花
- 青皮树
- 百足藤
- 飞来蓝
- 痰药
- 鹤虱风
- 牛心果
- 三台红花
- 十萼茄
- 黄蘑菇
- 总状绿绒蒿
- 蓝桉
- 山鸡腿
- 百蕊草根
- 黄香薷
- 小青藤香
- 山黄杨子
- 尖叶子打虫药
- 海鹞鱼齿
- 狗血
- 三轮蒿
- 千金花
- 桃花
- 桤木皮
- 小谷精草
- 马柳根
- 刺山茶根皮
- 奴柘刺
- 朴树皮
- 毛叶轮环藤
- 兔毛蒿
- 木瓜
- 祁州一枝蒿
- 杜衡
- 心叶秋海棠
- 金钱苦叶草
- 伞花绢毛菊
- 骡宝
- 芦荟花
- 大昏头鸡
- 鲎胆
- 阳桃花
- 槐角
- 广西九里香根
- 戟叶瓦韦
- 红千层
- 万年青叶
- 莲须
- 冰糖
- 狗心
- 吹火筒
- 心叶虎耳草
- 师实
- 牡丹花
- 光风轮菜
- 苦天茄
- 熊脑
- 蜂蝇
- 木馒头
- 金线草根
- 麦冬
- 大黄蜂子
- 栾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