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人
《中华本草》:小红人
拼音注音
Xiǎo Hónɡ Rén
别名
一条龙、火炭草、火炭菜、老鼠蔗、红崩砂草、黄平藕、土三七、酸广台、大碎米草、野辣子草、辣野蓼、接骨丹、大红袍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粗毛火炭母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chinense L.var.hispidum Hook. F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-40cm。根块状,外表红色,内黄色。茎多节,红色,枝上密被褐色粗毛。叶互生;叶柄短,基部各有一小舌状裂片抱茎;托叶鞘股质;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3-6cm,宽2-3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密被褐色粗毛;幼叶沿主脉有黑褐色斑块。数个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;花被5深裂;白色,裂片在花果期稍增大,并成肉质;雄蕊8;花柱3。瘦果具3棱,黑色有光泽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酸;性凉
功能主治
清大肠热毒;活血止血。主泄泻;痢疾;月经不调;崩漏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~15g。
各家论述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通经活血,止血,解毒。治肠炎,痢疾,月经不调,血崩,产后流血过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红人
拼音注音
Xiǎo Hónɡ Rén
别名
土三七、大碎米草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粗毛火炭母的块根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40厘米。根块状,外表红色,内黄色。茎多节,红色。叶具短柄,叶柄基部各有一舌状裂片抱茎;叶片卵形戌矩圆状卵形,长3~6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两面密被粗毛;幼叶沿主脉有黑褐色斑块;托叶鞘膜质。花序头状,由数个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;花白色。瘦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略旁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味酸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通经活血,止血,解毒。治肠炎,痢疾,月经不调,血崩,产后流血过多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蝮蛇胆
- 铁棒锤
- 白蔹
- 莲子心
- 禹余粮
- 野马追
- 风箱树叶
- 白桂
- 泥胡菜
- 母猪草
- 黑风藤
- 鲛鱼翅
- 黄背草根
- 白鱼尾果
- 榆皮涎
- 白药
- 软枣子
- 土贝母
- 菊苣
- 球核荚蒾
- 豌豆七
- 山螃蟹
- 独叶一枝枪
- 野槟榔
- 栝楼
- 膜缘木香
- 刻裂紫堇
- 曼陀罗叶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小狗脊
- 毡盖木耳
- 矮子常山
- 荷叶
- 茜草根
- 小叶石楠
- 翅果唐松草
- 虱婆草
- 水黾
- 何首乌叶
- 矮脚龙胆
- 张公鱼
- 阿尔太多榔菊
- 中间骨牌蕨
- 水冬瓜
- 狗牙花
- 风藤草
- 朝天罐
- 阔齿兔唇花
- 鼬瓣花
- 鲨鱼皮
- 大管
- 钓樟枝叶
- 水芙蓉
- 石参
- 粪鬼伞
- 肉爬皂
- 羊吊钟
- 山莓
- 蜂毒
- 香芋
- 矮杨梅
- 毛冬瓜叶
- 见风消
- 树头菜
- 蛇根草
- 枫香树皮
- 鼠尾草
- 山核桃皮
- 台湾海棠
- 美人蕉花
- 花椒叶
- 蝮蛇皮
- 酒
- 桉叶
- 撒发
- 鸡子
- 梓木
- 拿虎
- 葛谷
- 粟米
- 腐沫
- 鸲鹆
- 麋骨
- 鹅臎
- 鲎
- 荸荠
- 古柯
- 侧耳
- 漆子
- 栘枍
- 及己
- 腐婢
- 桤木
- 鼠
- 鸮
- 鷃
- 鸡麻
- 衣鱼
- 马陆
- 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