狭眼凤尾蕨
《中华本草》:狭眼凤尾蕨
拼音注音
Xiá Yǎn Fènɡ Wěi Jué
英文名
Two-eared Brake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狭眼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biaurit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70-120cm。根茎木质,直立,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40-60cm,无毛,基部淡褐色,上部禾秆色至淡绿色;叶片厚纸质,无毛,长圆状卵形,长40-50cm,宽25-30cm,二回羽状深裂或基部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8-10对,对生,有短柄,下部的斜展,上部的无柄,阔披针形,长15-20cm,宽3-5cm,顶端长尾尖,篦齿状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宽翅,基部1对羽片的基部分叉;裂片20-25对,互生,镰刀状阔披针形,长1.8-3cm,宽5-7mm,全缘;羽轴呈禾秆色,叶脉明显,裂片基部上侧小脉与前面裂片基部下侧小脉联成弧形脉,在羽轴两侧形成1行狭长的网眼,网眼外的小脉分离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裂片边缘延伸,裂片先端不育;囊群盖线形,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-1500m稍干燥疏阴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止痢;收敛止血。主泄泻;痢疾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止血、收敛、止痢的功能。用于痢疾、肠炎及外伤出血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春不见
- 草威灵
- 刺苞南蛇藤
- 水飞蓟
- 老米酒树
- 虎杖叶
- 朴树皮
- 米碎木皮
- 薄叶黄芩
- 蝴蝶草根
- 火秧竻蕊
- 黄三七
- 榔榆皮
- 松树梢
- 四叶草
- 楮茎
- 穿心莲
- 杯苋
- 水鳖蕨
- 椰子浆
- 大细辛
- 光叶石楠
- 水榆
- 单花山竹子
- 猪毛七
- 红须须
- 黑面叶
- 藤商陆
- 假连翘叶
- 蜜蜡
- 对叶油麻叶
- 关东丁香
- 油柑根
- 天青地白
- 乌药
- 九牛力
- 野罂粟壳
- 石南实
- 四照花果
- 布荆
- 接骨草
- 圆柏
- 红花岩黄芪
- 球花马蓝
- 罗望子
- 高粱泡根
- 木瓜根
- 辣蓼
- 红头翁
- 短柄南蛇藤根
- 东北雷公藤
- 尖叶川黄瑞木
- 黄藁本
- 芒花
- 茶绒
- 枇杷花
- 岩泽兰
- 菜子七
- 丰花草
- 石韦
- 一点红
- 黄唇鱼鳃
- 红黑二丸
- 蝎子七
- 斩木橿子
- 树地瓜根
- 光叶海桐根
- 黄背草苗
- 胡麻仁
- 羊角桃
- 密穗砖子苗
- 大花素馨花
- 枸橘核
- 鲫鱼脑
- 梅花刺果
- 棣棠花
- 大半边旗
- 醋柳果
- 豹皮樟
- 灰凤梨
- 水松叶
- 水松枝叶
- 松叶防风花
- 灰绿水苎麻
- 毛鬼头伞
- 画眉草
- 骨把
- 美丽胡枝子
- 南天竹
- 西施舌
- 福参叶
- 车前子
- 尿桶弓
- 鼠标蛇
- 黄筒花
- 狗仔花
- 海蟹壳
- 透骨香
- 花荵
- 洋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