狭眼凤尾蕨
《中华本草》:狭眼凤尾蕨
拼音注音
Xiá Yǎn Fènɡ Wěi Jué
英文名
Two-eared Brake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狭眼凤尾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biaurita L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70-120cm。根茎木质,直立,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40-60cm,无毛,基部淡褐色,上部禾秆色至淡绿色;叶片厚纸质,无毛,长圆状卵形,长40-50cm,宽25-30cm,二回羽状深裂或基部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8-10对,对生,有短柄,下部的斜展,上部的无柄,阔披针形,长15-20cm,宽3-5cm,顶端长尾尖,篦齿状深羽裂达羽轴两侧的宽翅,基部1对羽片的基部分叉;裂片20-25对,互生,镰刀状阔披针形,长1.8-3cm,宽5-7mm,全缘;羽轴呈禾秆色,叶脉明显,裂片基部上侧小脉与前面裂片基部下侧小脉联成弧形脉,在羽轴两侧形成1行狭长的网眼,网眼外的小脉分离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裂片边缘延伸,裂片先端不育;囊群盖线形,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-1500m稍干燥疏阴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止痢;收敛止血。主泄泻;痢疾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止血、收敛、止痢的功能。用于痢疾、肠炎及外伤出血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树茭瓜果
- 朱顶红
- 十二槐花
- 苦天茄叶
- 饭团藤
- 七里香
- 苦马豆
- 广枝仁
- 薤白
- 荔枝草
- 簕欓
- 翅柄蓼
- 金钱白花蛇
- 毛枝鱼藤
- 小茅香
- 东北桤木
- 猫儿屎果
- 丝瓜叶
- 茶子饼
- 风化硝
- 香樟果
- 大散血
- 单花鸢尾子
- 防风叶
- 党参
- 鸭胆子
- 香樟
- 细枝柃
- 冬青皮
- 细香葱
- 黑根药
- 肉豆蔻衣
- 东风螺壳
- 秃叶红豆树
- 胖血藤
- 血叶兰
- 风花菜
- 炮掌果
- 血沟丹
- 少花柏拉木
- 丁榔皮
- 罗勒根
- 多头风轮菜
- 丝瓜络
- 零陵香
- 麝香壳
- 红土子
- 黄葛树
- 赪桐
- 衣鱼
- 东北红豆杉
- 小丁香
- 鸡肚肠草
- 绿萼梅
- 风藤草
- 蕉芋
- 广豆根
- 香樟叶
- 脱力草
- 夏天无
- 散血芹
- 瓶尔小草
- 单叶铁线莲
- 片鸡尾草
- 牛膝
- 竹叶防风
- 铧头草
- 四叶细辛
- 算盘子叶
- 文冠果
- 百合子
- 越橘
- 血党
- 乌榄核
- 过江龙
- 蚌花
- 香榧草
- 铜棒锤
- 黄鳝藤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野竹兰
- 竹林消
- 草灵脂
- 合掌消
- 蟋蟀
- 蛇王藤
- 萹蓄
- 野冬菊
- 翻白叶
- 绵萆薢
- 桑螵蛸
- 锅铲叶
- 枸骨子
- 南牡蒿
- 毛葡萄
- 过墙风
- 翅果唐松草
- 地笋
- 硼砂
- 石彭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