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酸蔃
《中华本草》:咸酸蔃
拼音注音
Xián Suān Qiánɡ
别名
丧间、入地龙、酸味蔃、水林果、枪子果、蓑衣果、早禾藤、牛皮蕊、牛尾藤、小种南藤、羊公板仔、碎米果、黑头果
出处
出自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果的根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belia ribes Burm.f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或藤本,长3-6m,有时达9m以上。老枝有明显的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,两侧具狭翅;叶片坚纸质,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,长5-8cm,宽约3.5cm,先端钝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线,背面有时被薄粉,腺点不明显,中脉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圆锥花序,顶生,长5-15cm,被疏乳头状突起或密被微柔毛;花梗长1.5mm以上;小苞片钻形或三角形,长约1mm,外面被疏微柔毛;花5数,稀4数;花萼基部连合达萼长的1/2,萼片三角形,外面被柔毛,有时被乳头状突起,具腺点;花瓣淡绿色或白色,分离,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1.5-2mm,外面被疏微柔毛,边缘和内面被密乳头状突起,具疏腺点;雄蕊在雄花中着生于花瓣中部,与花瓣几等长,花丝较花药长1倍,花药卵形或长圆形,背部具腺点,在雌花中较花瓣短;雌花在雄花中退化,较花瓣短,柱头头状或盾状。果球形或卵形,直径3-4mm,稀达5mm,红色或深紫色,无毛,干时具皱纹或隆起的腺点。花期1-7月,果期5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-2000m的林缘、山坡或路旁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多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,长5-7cm,宽约2.5cm,先端钝渐尖,基部楔形或圆形,全缘,两面无毛,背面有时被薄粉,腺点不明显;叶柄长5-7mm。气微,味微酸、涩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2.45%蒽贝素(Embelin)。又含维兰素(Vilangin)。
药理作用
其干燥果实有杀绦虫作用,有效成分是蒽贝素。在印度用作避孕药,能抑制子宫内膜的碱性磷酸酶活性。
性味
辛;酸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清热利湿;消肿解毒。主闭经;痢疾;腹泻;小儿头疮;皮肤瘙痒;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洗;或研末撒。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肿,散毒,止痛,理跌打。2.《本草求原》:浸酒壮筋骨,洗小儿烂头。3.《岭南采药录》:凡经闭,以之和猪精肉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咸酸蔃
拼音注音
Xián Suān Qiánɡ
别名
丧间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入地龙、酸味蔃(《岭南采药录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果的根。
原形态
白花酸藤果,又名:信筒子、拟茶藨子、羊公板仔。
小灌木,高90~120厘米,分枝,无毛,有时成蔓状。叶卵形至长椭圆形,长5~7.5厘米,宽2~2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无毛,下面常绿带白色;叶柄长5~7毫米,有狭边缘。圆锥花序顶生兼上部腋生,密被短柔毛;苞小;花极小,杂性,花梗长3毫米;萼小,5深裂,锐头;花瓣5,白色,长约2毫米,有缘毛;雄蕊5,花丝多少着生于花瓣,药卵状长椭圆形;子房上位,在雌花中呈卵形,在雄花中退化为圆锥形,花柱圆柱形,柱头头状。浆果球形,径2~3毫米。种子球形,基部有孔。花期1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果实含2.45%蒽贝素。又含维兰素。
药理作用
其干燥果实有杀绦虫作用,有效成分是蒽贝素。在印度用作避孕药,能抑制子宫内膜的碱性磷酸酶活性。
性味
①《生萆蓟性备要》:"味甘酸,性平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甘辛,平。"
功能主治
治妇女经闭,小儿头疮,跌打损伤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肿,散毒,止痛,理跌打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浸酒壮筋骨,洗小儿烂头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凡经闭,以之和猪精肉煎服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河裸裂尻鱼
- 岭南铁角蕨
- 方榄
- 海蛇
- 鸢油
- 光刺兔唇花
- 唐古特青兰
- 辣椒头
- 岩节连
- 南川升麻
- 金瓜
- 大青草
- 鳍蓟
- 滨海前胡
- 无患树蔃
- 绵毛金腰
- 栗树皮
- 白药子
- 蝴蝶树
- 盐麸叶
- 桦叶荚蒾
- 扶桑金星蕨
- 柳絮
- 蜘蛛网
- 三消草
- 沙棘
- 山崩砂
- 蛇含
- 蕨麻草
- 山油柑叶
- 小一口血
- 泡桐根
- 卜芥
- 玉米花
- 野酒花
- 黑沙蒿根
- 小白鱼
- 小儿血参
- 米仔兰
- 紫雪花
- 铜钱麻黄
- 八角枫花
- 棣棠花
- 芋梗
- 白花甜蜜蜜
- 黄皮血藤
- 豇豆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苦天茄
- 盐肤木
- 石楠
- 藤茶
- 野辣蓼
- 虎皮草
- 牙新渊
- 海龟胶
- 炉甘石
- 西藏凤仙花
- 小红袍
- 毛柴胡
- 赤芍
- 华凤仙
- 琥珀
- 密叶天胡荽
- 披针叶毛茛
- 水龙胆草根
- 藤杜仲
- 和他草
- 南天竹
- 慈乌
- 鹿血
- 淡味当药
- 水折耳
- 吴萸叶五加
- 水马桑枝叶
- 朱砂根叶
- 长果山橙
- 通骨消
- 白苏叶
- 大理木香
- 小毛香
- 细叶马料梢
- 黄毛山牵牛
- 鹗骨
- 巨藻
- 全缘凤尾蕨
- 广州山柑
- 龙爪叶
- 桑霜
- 龙血树
- 马牙贯众
- 当归藤
- 鹭鸶兰
- 龙须莞
- 八楞麻
- 竹蜂
- 鹿骨
- 挖耳子草
- 芜荑
- 柠檬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