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爪兰
《中华本草》:蟹爪兰
拼音注音
Xiè Zhǎo Lán
别名
蟹足霸王鞭、锦上添花
出处
始载于《广州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蟹爪兰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lumbergera truncata(Haw.)Moran[Zygocactus truncatus(Haw.)K.Schum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肉质植物,常呈灌木状,多分枝。花茎木质化,稍圆柱状,幼枝及枝扁平;茎节短,长圆形或侄卵形,长3-6cm,宽1.5-2.5cm,鲜绿色,嫩时或在冬季多少带紫色,先端截形,两侧各有2-4个粗而多少内弯的锯齿,两面具肥厚的中肋。无叶。花生于嫩茎节的顶端,玫瑰红色,两侧对称,长6-9cm;花萼1轮,基部连合成短管状,先端有齿;花瓣数层,下部长管状,愈向内管愈长,上部分离,外折或或背曲;雄蕊多数,2轮,向上弯曲;花柱长于雄蕊,深红色,柱头6-9裂;子房梨形或广卵圆形。浆果红色,直径约1cm。花期1-3月。
生境分布
南北各公园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在瓣中分得少量新甜菜甙(neobetanin)[1]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疮疡肿毒;腮腺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广西中草药》:民间常用于治疗疮疖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鲎
- 仙桃草
- 过坛龙
- 路旁菊
- 鳖甲
- 金线鱼
- 黑芝麻
- 饭包草
- 蛇目菊
- 寒水石
- 药老
- 山黄皮
- 赤小豆叶
- 八楞木
- 象头花
- 榆皮涎
- 天仙子
- 山海螺
- 木瓜
- 异叶青兰
- 扁轴木
- 臭冷杉
- 白毛草
- 一品红
- 水葫芦七
- 金荞麦茎叶
- 黄荆子
- 紫云英子
- 马皮
- 远志木蓝
- 粘人花根
- 西伯利亚蓼
- 四照花
- 蟅虫
- 瓜子金
- 鸭胆子
- 羊角藤叶
- 双飞蝴蝶
- 称星蛇
- 圆叶乌桕
- 锯鲨卵
- 斑楮头红
- 玉簪
- 小果千金榆
- 象胆
- 乌骨麻
- 白花苋
- 山茴芹
- 卜芥
- 风毛菊
- 倒地铃
- 大叶藤
- 狮子七
- 红背叶
- 小鹭鸶兰
- 高粱泡
- 缩砂蜜
- 樟树叶
- 鬣羚角
- 马肠薯蓣
- 人头七
- 周裂秋海棠
- 四轮香
- 泽泻实
- 芝麻菜
- 岩豆藤根
- 巴茅根
- 狭头橐吾
- 小球藻
- 圆叶乌头
- 向日葵
- 小花鸢尾根
- 肖鸢尾根
- 豆腐泔水
- 野火球
- 青鱼枕
- 小花花椒
- 梓实
- 长叶柄野扇花
- 一口红
- 藏山药
- 老蜗生
- 雪山林
- 血沟丹
- 无患子叶
- 白花坚荚树
- 紫金牛
- 八楞麻
- 竹叶防风
- 山姜花
- 谷蓼
- 疬子草
- 马兰
- 桂花枝
- 芭蕉头
- 蘑菇
- 蓝布正
- 细叶马料梢
- 白叶瓜馥木
- 榛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