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爪兰
《中华本草》:蟹爪兰
拼音注音
Xiè Zhǎo Lán
别名
蟹足霸王鞭、锦上添花
出处
始载于《广州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蟹爪兰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lumbergera truncata(Haw.)Moran[Zygocactus truncatus(Haw.)K.Schum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肉质植物,常呈灌木状,多分枝。花茎木质化,稍圆柱状,幼枝及枝扁平;茎节短,长圆形或侄卵形,长3-6cm,宽1.5-2.5cm,鲜绿色,嫩时或在冬季多少带紫色,先端截形,两侧各有2-4个粗而多少内弯的锯齿,两面具肥厚的中肋。无叶。花生于嫩茎节的顶端,玫瑰红色,两侧对称,长6-9cm;花萼1轮,基部连合成短管状,先端有齿;花瓣数层,下部长管状,愈向内管愈长,上部分离,外折或或背曲;雄蕊多数,2轮,向上弯曲;花柱长于雄蕊,深红色,柱头6-9裂;子房梨形或广卵圆形。浆果红色,直径约1cm。花期1-3月。
生境分布
南北各公园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在瓣中分得少量新甜菜甙(neobetanin)[1]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疮疡肿毒;腮腺炎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广西中草药》:民间常用于治疗疮疖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血榧
- 血见愁老鹳草
- 豨莶草
- 锡兰肉桂
- 杏花
- 血竭
- 臭梧桐子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河蚌
- 西藏花木通
- 西藏凤仙花
- 西藏水黄连
- 西藏土连翘
- 蟹爪
- 西藏点地梅
- 西南毛莨
- 西藏酸模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西藏马先蒿
- 西藏野樱桃
- 血见愁
- 西藏鸡爪草
- 西藏桃叶珊瑚叶
- 树韭菜
- 皂角菌
- 向日葵茎髓
- 野芫荽
- 大金发藓
- 通骨消
- 鸡爪簕
- 鸡蛋花
- 水榕木根
- 钮子药
- 乌骨鸡
- 天竹黄
- 牦牛角
- 金顶蘑
- 葛根
- 钩藤根
- 鸡蛋果
- 水冬瓜
- 龙脑膏香
- 驹胞衣
- 鲱鱼
- 铁罗汉
- 南瓜叶
- 笔仔草
- 鸡爪风
- 芍药花
- 大葫芦
- 镜面草
- 过路惊
- 杉木
- 酸水草
- 铁线草
- 全毛悬钩子
- 天目木姜子
- 蓬莱草
- 帚菌
- 雪山林
- 大山黧豆
- 乌木屑
- 碎骨红
- 蝙蝠藤
- 细叶桉叶
- 瓦草
- 铜锤玉带草
- 牛脑
- 鳖肉
- 白栎
- 观音竹
- 阴香根
- 假菠菜
- 刀豆根
- 山柳
- 斯里兰卡肉桂
- 萱草嫩苗
- 甜瓜花
- 砗磲肉
- 三叉虎根
- 荷莲豆菜
- 藜芦
- 鸡爪槭
- 红千层
- 矩形叶鼠刺
- 鲎肉
- 豆豉姜
- 七叶胆
- 石床
- 旋柄茄
- 大叶马尾连
- 牛髓
- 竹精
- 藏绵芪
- 狼尾草
- 树头菜
- 白云瓜
- 管仲
- 鹿尾
- 披麻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