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丁香
《*辞典》:小丁香
拼音注音
Xiǎo Dīnɡ Xiānɡ
别名
小万年青、蓝花地丁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紫花地丁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远志科植物小远志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。主根圆锥形,粗壮,黄褐色,近本质。茎直立,紫红色,多分枝,单叶互生,长椭圆形,长1~2厘米,宽0.5~0.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;叶柄短。小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蓝紫色,左右对称,顶端一花瓣呈流苏状。蒴果扁平,倒卵形,直径约5毫米,先端微凹,基部具宿萼,中央有纵沟,淡绿色;内有种子2粒。花期夏初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或荒地、河畔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微辛,寒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祛风止痛。治疮疖痈肿,小儿支气管炎,肺炎,胃痛,痢疾,跌打损伤,肋间神经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咽喉炎、扁桃体炎、血栓性脉管炎、淋巴结炎:紫花地丁二至三钱,煎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②治疗疮:紫花地丁适量,配红糖捣敷患部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干漆
- 七叶一把伞
- 猪蓼子草
- 峨眉观音座莲
- 冬葵子
- 蕨麻草
- 朝天罐
- 八月札
- 草果药
- 女菀
- 岩扫把
- 鬼臼
- 王孙
- 麒麟尾
- 梧桐
- 小叶爱楠
- 岩檀香
- 鸡嗉子花
- 蟋蟀
- 小黑药
- 柳叶鬼针草
- 小红蒜
- 金箔
- 火索麻
- 螳螂跌打
- 姜叶
- 昆布
- 虎咬癀
- 午香草
- 三消草
- 石瓜子莲
- 鸡血七
- 喜树皮
- 山莨菪
- 海芋
- 九龙藤
- 肾精子
- 骆驼蹄瓣
- 芜菁花
- 黄荆叶
- 春不见
- 甘蓝
- 石彭子
- 常春藤
- 万寿菊
- 腊梅
- 合掌消
- 木蝴蝶
- 山白菊
- 藿香
- 地胆草
- 墓头回
- 地柏枝
- 茄花
- 离根香
- 枪花药
- 椰子油
- 奶浆参
- 马尾伸筋
- 木槿根
- 炙红芪
- 两头尖
- 碧桃干
- 土牡蛎
- 虫牙药
- 樟树根
- 土半夏
- 猴骨
- 野靛青
- 黄紫堇
- 尾叶山柑
- 乔木刺桐
- 干姜
- 山稔根
- 菾菜根
- 胡桃青皮
- 师实
- 金环蛇
- 灯心草根
- 东风菜
- 小罗伞
- 土附子
- 蜻蜓兰
- 土箭芪
- 绣线菊子
- 贯众叶溪边蕨
- 蔷薇枝
- 青酒缸
- 雀脑
- 肉豆蔻
- 粉团花
- 白云花根
- 糯米藤
- 阿利藤
- 青江藤
- 青杠膏
- 马铃根
- 鹈鹕油
- 铜罗汉
- 鹦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