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气朝阳草
《中华本草》:五气朝阳草
拼音注音
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
别名
追风七、见肿消、追风草、乌金丹、水杨梅、龙须草、萝卜叶、绿水草、草本水杨梅、老五叶、海棠菜、兰布政、状晕药、路边青
英文名
root or all-grass of Aleppo Avens
出处
出自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路边青的全草或根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um aleppicum Jacq.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eum aleppicum Jacq.
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路边青 多年生草本,高30-100cm。根茎粗短,密生多数须根。茎被开展粗硬毛,稀几无毛。基生叶为大头羽状复叶,通常有小叶2-6对,连叶柄长10-25cm;叶柄被粗硬毛;小叶大小极不相等,顶生小叶最大,菱状广卵形或宽扁圆形,长4-8cm,宽5-10cm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宽心形至宽楔形,边缘常浅裂,有不规则粗大锯齿,锯齿急尖或圆钝,两面绿色,疏生粗硬毛;茎生叶羽状复叶,有时重复分裂,向上小叶逐渐减少;托叶大,绿色,叶状,卵形,边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,顶生小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基部楔形。花序顶生,疏散排列;花梗被短柔毛或微硬毛;花萼5,卵状三角形,先端渐尖,副萼片狭小,披针形,先端渐尖,稀2裂,比萼片短一倍多,外面被短柔毛及长柔毛;花瓣5,黄色,几圆形,长于花萼,花直径1-1.7cm;花柱顶生,在上部1/4处扭曲,成熟后自扭曲处脱落,脱落部分处被疏柔毛。聚合果倒卵球形,瘦果被长硬毛,花柱宿存部分无毛,先端有小钩;果托被短硬毛,长约1mm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、沟边、地边、河滩、林间隙地及林缘。
资源分布: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粗短,长约1-2.5cm,有多数细须根,均为棕褐色。茎圆柱形,被毛或近无毛。基生叶有长柄,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,顶裂片较大,卵形或宽卵形,边缘有锯齿,两面被毛,侧生裂片小,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齿;茎生叶互生,卵形,三浅裂或羽状分裂。花顶生,常脱落。聚合瘦果近球形。气微,味辛、微苦。[br]以色鲜、叶多、完整者为佳。[br]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:黄灰色。①非腺毛众多,淡黄色。②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。③气孔不定式。④导管螺纹、网纹,直径8-37μm。⑤草酸钙簇晶众多,直径20-40μm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水杨梅甙(gein)等。
性味
苦、辛;性寒
鉴别
(1)取本品粗粉2g,加水10ml,浸渍12h,滤过。取滤液2ml,加1%三氯化铁的乙醇液1-2滴,显蓝绿色。(检查鞣质)(2)取上述剩余的滤液2ml,加氢氧化钙饱和溶液1-2滴,即产生棕色沉淀。(检查鞣质)
归经
肝、脾、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活血止痛,调经止带。主疮痈肿痛,口疮咽痛,跌打伤痛,风湿痹痛,泻痢腹痛,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,脚气水肿,小儿惊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;研末1-1.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汤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利尿,治疮毒。
2.《陕西中草药》:祛风除湿,散瘀消肿,消炎止痛,镇惊。治腰腿痛,跌打损伤,痢疾,崩漏,白带,小儿惊风,乳痈,咽痛,扁桃体炎,痈疽疮疡,瘰疬。
2.《陕西中草药》:祛风除湿,散瘀消肿,消炎止痛,镇惊。治腰腿痛,跌打损伤,痢疾,崩漏,白带,小儿惊风,乳痈,咽痛,扁桃体炎,痈疽疮疡,瘰疬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五气朝阳草
拼音注音
Wǔ Qì Zhāo Yánɡ Cǎo
别名
追风七、见肿消、追风草、乌金丹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水杨梅的根及全草。夏秋采集,阴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~90厘米,全株被长刚毛。主根略呈块状,具支根及细须根。基生叶大,丛生,羽状全裂或近羽状复叶;顶叶片较大,菱状卵形至圆形,长5~10厘米,宽3~10厘米,3裂或具缺刻,先端略尖,边缘具大牙齿,两面疏生长刚毛;侧生叶片小,1~3对,宽卵形;茎生叶有3~5片,卵形,3浅裂或羽状分裂;托叶卵形,有缺刻。花单生于茎顶或茎上部叉状分枝上,黄色;萼片广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~7.5毫米;雄蕊及雌蕊多数。聚合果球形,直径约1.5厘米,宿存花柱先端有长钩刺。花期夏季。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针叶林、针阔混交林及阔叶林缘、山路、山坡、稍湿地、杂类草地及宅旁.分布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河南、山东、湖南、江西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草药》:"味甘辛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活血消肿。治腰腿痹痛,痢疾,崩漏白带,跌打损伤,痈疽疮疡,咽痛,瘰疬。
①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利尿,治疮毒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祛风除湿,散瘀消肿,消炎止痛,镇惊。治腰腿痛,跌打损伤,痢疾,崩漏,白带,小儿惊风,乳痈,咽痛,扁桃体炎,痈疽疮疡,瘰疬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4钱;或鲜品捣汁服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、不育及子宫癌:五气朝阳草五钱。煮鸡或煮肉吃。(《云南中医验方》)
②治小儿慢惊风:追风七(春夏用叶,秋冬用根)捣汁一盅,开水和匀内服。(《陕西草药》)
③治痈疖肿痛:鲜追风七捣成泥膏,敷贴疮肿处。(《陕西草药》)
④治咽喉肿痛:追风七根三钱,八爪龙二钱。水煎服。(《陕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腰带
- 委陵菜
- 雀头血
- 柳根
- 土蜂
- 木蝴蝶
- 巴茅果
- 番泻叶
- 射鸡尾
- 羊屎条根
- 通骨消茎叶
- 金耳环
- 离根香
- 春花木
- 乌榄核
- 鸡眼草
- 小黑药
- 墓头回
- 满树星
- 异木患
- 血参
- 茱苓草
- 咖啡
- 合掌消
- 黄花小二仙草
- 虫牙药
- 九龙藤
- 黄荆子
- 金箔
- 骆驼蹄瓣
- 土半夏
- 木瓜核
- 羊须
- 鬼羽箭
- 马皮
- 岩青兰
- 山莨菪
- 酸不溜
- 凤仙透骨草
- 过江龙
- 三消草
- 椰子油
- 鲜地黄
- 瓜馥木
- 土牡蛎
- 黑参
- 茅草叶
- 蛇接骨
- 一柱香
- 南天竹根
- 帽兰
- 砂仁壳
- 赤胫散
- 构皮麻
- 大叶白纸扇
- 香椿子
- 独一味
- 蓝桉
- 碎米柴
- 蟑螂
- 东北羊角芹
- 喜树皮
- 木槿子
- 岩檀香
- 水蛭
- 红马蹄草
- 午香草
- 南天竹叶
- 华千金藤
- 金铁锁
- 八爪金龙
- 猴骨
- 麻柳树根
- 胡萝卜
- 小三棵针
- 胡黄连
- 豪猪肚
- 大夜关门根
- 石青菜
- 岗梅根
- 六道木
- 胆南星
- 地柏枝
- 散血莲
- 使君子根
- 薄柱草
- 猫眼睛
- 白毛藤
- 了哥王根
- 石瓜子莲
- 九节风
- 长松
- 藁本
- 箭杆风
- 高粱根
- 疬子草
- 红孩儿
- 灵芝
- 铁筷子
- 飞天蜈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