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梧桐根
《*辞典》:臭梧桐根
拼音注音
Chòu Wú Tónɡ Gēn
别名
芙蓉根(《纲目拾遗》)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,秋后采收,除去泥杂及茎叶。
化学成分
含赖桐二醇烯酮、赖桐酮、赪桐甾醇。
性味
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 "味苦,性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疟疾,风湿痹痛,高血压,食积饱胀,小儿疳疾,跌打损伤。
①《本草图经》:"治疟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消食,开胃利湿。治高血压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食积饱胀,小便不利及小儿疳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捣汁冲酒,1~2两。
复方
①治风湿痛:臭梧桐根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②治内外一切乳毒:臭梧桐,春、夏取头三个,秋、冬取根,捣烂绞汁。对陈酒热服,取汗为度。(《经验广集》梧桐酒)
③治跌打:臭梧桐根煎酒服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粗毛蹄盖蕨
- 茶子饼
- 簇生卷耳
- 粗糙凤尾蕨
- 臭茉莉
- 翅柄铁线蕨
- 柽柳
- 臭苜蓿根
- 楮树白皮
- 糙叶五加
- 翅柄蓼
- 臭菘
- 川防风
- 椿白皮
- 樗白皮
- 苍山黄堇
- 茶油粑
- 脆骨风
- 臭油果
- 茶子木花
- 慈竹
- 常山
- 常春油麻藤
- 粗叶耳草
- 粗梗黄堇
- 粗皮蛙
- 臭梧桐子
- 臭茉莉叶
- 楮树根
- 橙叶
- 川桐皮
- 川滇大黄土
- 穿地龙
- 臭菘叶
- 臭菘种子
- 川山橙根
- 朝天罐
- 茶叶
- 慈姑
- 楮实
- 垂花胡枝子
- 朝天子
- 穿肠草
- 翠鸟
- 苍蝇草
- 寸金草
- 川乌头
- 慈乌
- 慈姑花
- 春尖油
- 柽乳
- 砗磲
- 穿鱼藤
- 臭辣树
- 船盔乌头
- 苍术
- 寸节七
- 酸枣仁
- 慈姑叶
- 慈竹箨
- 椿树花
- 茶
- 朝鲜梾木枝
- 樗叶花椒皮
- 翠雀花
- 川梨
- 慈竹茹
- 樗鸡
- 磁石
- 茶子
- 垂穗荛花
- 川牛膝
- 慈竹叶
- 慈竹根
- 慈竹沥
- 朝鲜一枝黄花
- 粗棕竹根
- 夜吹箫
- 杏枝
- 柿漆
- 红黑二丸
- 苍耳子
- 川党参
- 慈竹笋
- 秤砣梨
- 粗叶木叶
- 翠羽草
- 臭藤子
- 茨菇草
- 茨黄连
- 川榛
- 楮茎
- 穿山龙
- 臭李子
- 橙黄玉凤花
- 脆蛇
- 茶条槭
- 橙子
- 赤小豆叶
- 赤小豆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