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石榴
《中华本草》:甜石榴
拼音注音
Tián Shí Liu
别名
天浆、甘石榴
英文名
Sweet fruit of Pomegranate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unica granatum L.采收和储藏:9-10月果熟时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或乔木,高通常3-5m,稀达10m。枝顶常成尖锐尖长刺,幼枝有棱角,无毛,老枝近圆柱形。叶对生或簇生;叶柄短;叶片长圆圆状披针形,纸质,长2-9cm,宽1-1.8cm,先端尖或微凹,基部渐狭,全缘,上面光亮;侧脉稍细密。花1-5朵生枝顶;花梗长2-3mm;花径约3cm;萼筒钟状,长2-3cm,通常红色或淡黄色,6裂,裂片略外展,卵状三角形,外面近顶端有一黄绿以腺体,边缘有小乳突;花瓣6,红色、黄色或白色,与萼片互生,倒卵形,长1.5-3cm,宽1-2cm,先端圆钝;雄蕊多数,着生于萼管中部,花药球形,花丝细短;雌蕊1,子房下位,柱头头状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5-12cm,通常淡黄褐色、淡黄绿色或带红色,果皮肥厚,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。种子多数,钝角形,红色至乳白色。花期5-6月。果期7-8月。
性味
味甘;酸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生津止渴;杀虫。主咽燥口渴;虫积;久痢
用法用量
内服:3-9g;或捣汁。
注意
1.《别录》: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[br]2. 盂诜:多食损齿令黑。[br]3.《日用本草》:其汁恋隔而成痰。损肺气,病人忌食。[br]4.《医林纂要》:多食生痰,作热痢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咽燥渴。2.《滇南本草》:治筋骨疼痛,四肢无力,化虫,止痢,或咽喉疼痛肿胀,齿床出血,退胆热,明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甜石榴
拼音注音
Tián Shí Liu
别名
天浆(《酉阳杂俎》),甘石榴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石榴科植物石榴一种味甜的果实。
药理作用
参见"酸石榴"条。
性味
甘酸涩,温。
①《别录》:"味酸甘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味酸涩。"
③《纲目》:"甘酸涩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生津止渴,杀虫。治咽燥口渴,虫积,久痢。
①《别录》:"主咽燥渴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治筋骨疼痛,四肢无力,化虫,止痢,或咽喉疼痛肿胀,齿床出血,退胆热,明目。"
注意
①《别录》:"损人肺,不可多食。"
②孟诜:"多食损齿令黑。"
③《日用本草》:"其汁恋膈而成痰。损肺气,病人忌食。"
④《医林纂要》:"多食生痰,作热痢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花洋地黄
- 龟版胶
- 朝天子
- 羊毛草根
- 兔血
- 浙樟
- 掌叶榕
- 白矾
- 柄果槲寄生
- 网脉橐吾
- 鮧鱼
- 柽柳
- 黄瓜根
- 小牛肝菌
- 挂金灯
- 罗汉松
- 莲须
- 蜀五加
- 灯蛾
- 野漆树
- 东北鼢鼠
- 东方乌毛蕨叶
- 光板猫叶草
- 罗望子叶黄檀
- 薄荷露
- 鹿蹄肉
- 波罗蜜叶
- 漆叶
- 白首乌
- 秋海棠茎叶
- 薄雪火绒草
- 螺蛳
- 秋海棠根
- 虎睛
- 秋海棠果
- 波罗蜜核中仁
- 暴马子
- 蚌兰叶
- 苘麻子
- 水蓼根
- 女金芦
- 白梅花
- 扁果
- 半夏
- 楸叶
- 斑蝥
- 篱栏网
- 蓝花棘豆
- 刺玫果
- 冰片
- 白花铁线莲
- 壁钱
- 山茶根
- 蝈蝈
- 斑叶紫金牛
- 黔桂醉魂藤
- 秋石
- 白背三七
- 鞭打绣球
- 曲枝假蓝
- 白头翁茎叶
- 柏树叶
- 波缘楤木
- 大乌爪金龙
- 球衣藻
- 波棱瓜
- 光杆琼
- 白细辛
- 芍药花
- 杯菊
- 桤木皮
- 布荆
- 黄藨根
- 黄芩
- 荜茇
- 苘实
- 台湾厚壳树
- 宽穗兔耳风
- 白兰花
- 白蔻
- 白檀
- 黄花堇菜
- 白金古榄
- 白马骨根
- 稗根苗
- 豹皮樟
- 扁豆藤
- 白扁豆皮
- 太子参
- 青葙子
- 白饭豆
- 巴豆树根
- 天茄子
- 大千生
- 白叶火草
- 白花穿心莲
- 白花夏枯草
- 荞麦
- 崩疮药
- 白牛胆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