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叶火草
《中华本草》:白叶火草
拼音注音
Bái Yè Huǒ Cǎo
别名
白背艾、火门艾、大叶艾、满山香、大白叶子火草
英文名
Nagens Groundsel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necio nagensium C. B. Clarke [Synotis nagensium (G. B. Clarke) C. Jeffery et Y. l.Chen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白千里光 亚灌木,高约1.5m。全株被白色茸毛。茎直立,白色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cm,白色,有毛;叶片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下面密被白色茸毛。由头状花序组成的总状花序,腋生或顶生;舌状花,管状花均为黄色,花瓣长约8mm,有较多的白毛;雄蕊5,子房无毛。瘦果,圆柱形,有棱,冠毛白色,较硬。花期9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沿、荒地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性平
功能主治
散风热;定喘咳;利水湿。主感冒发热;咳喘;小便淋涩;肾炎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全株:祛风,暖胃,消疮毒。治刀伤,腹痛,腹泻,哮喘。2.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清热发散,定喘,驱虫。治感冒高热,尿赤尿闭,肾炎水肿,气管、支气管炎,哮喘,蛔虫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叶火草
拼音注音
Bái Yè Huǒ Cǎo
别名
拿戛千里光、白背艾,火门艾、大叶艾、满山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大白叶子火草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白千里光的根或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亚灌木,高约1.5米,全株被白色茸毛。茎干白色,直立。单叶互生,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边缘有粗锯齿,下面密被白色茸毛;叶柄长约1厘米,白色,有毛。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;花金黄色,花瓣长约8毫米,有较多的白毛;雄蕊5;子房无毛。瘦果圆柱形,有棱,冠毛白色,较硬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沿、荒地灌木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各地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性平,味淡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清热,利尿。治感冒发热,支气管炎,哮喘,肾炎水肿,急性膀胱炎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株:祛风,暖胃,消疮毒。治刀伤,腹痛,腹泻,哮喘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清热发散,定喘,驱虫。治感冒高热,尿赤尿闭,肾炎水肿,气管、支气管炎,哮喘,蛔虫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复方
治急性膀胱炎:白叶火草根,配青蒿、木贼、猴子背巾、灯芯草。水煎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菰
- 米皮糠
- 水麻
- 华东阴地蕨
- 两头尖
- 狼尾草
- 天文草
- 还阳草根
- 光板猫叶草
- 崖姜
- 鹅绒藤
- 羖羊角
- 鹤虱
- 山核桃皮
- 金合欢
- 赤地榆
- 炉甘果
- 棱枝卫矛
- 枇杷花
- 芹花
- 赛繁缕
- 长尾复叶耳蕨
- 双肾藤
- 蝮蛇皮
- 小狗脊
- 荸荠
- 千脚虫
- 信石
- 落新妇根
- 小叶金老梅
- 太白针
- 无患树蔃
- 毛木树皮
- 薄柱草
- 仙人球
- 黄花稔
- 野芋叶
- 鸱头
- 骆驼黄
- 黄花仔
- 水黄花
- 铁罗汉
- 地胆草
- 羊角参
- 蛤仔壳
- 长青草
- 金鸡纳
- 护心草
- 黑头草
- 椿白皮
- 翡翠
- 白花藤
- 灯笼花
- 水仙
- 凤仙花
- 铁仔
- 三果木皮
- 广西莲座蕨
- 砂仁
- 莲雾根
- 毛茛
- 木香
- 毛轴碎米蕨
- 七里香
- 椋子木
- 大发表
- 心不干
- 刺李
- 树甘草
- 羚羊角
- 百部还魂
- 狗牙根
- 空心苋
- 野茉莉
- 蛏
- 太白三七
- 橙子皮
- 刺叶楤木
- 吊竹梅
- 山矾花
- 风花菜
- 金鱼草
- 芸苔子
- 灵猫骨
- 麦冬
- 挖耳草根
- 石头菜
- 绛梨木
- 高山龙胆
- 黄蜀葵花
- 柱果铁线莲
- 豺皮樟
- 银白杨叶
- 大毛桐子根
- 短柄枹栎虫瘿
- 高山扁枝石松
- 短柄南蛇藤果
- 短柄南蛇藤根
- 贯众叶溪边蕨
- 网脉旋蒴苣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