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芋叶
《中华本草》:野芋叶
拼音注音
Yě Yù Yè
英文名
Leaf of Taro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委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野芋,湿生草本。块茎球形,有多数须根;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,伸,长或短,具小球茎。叶基生,叶柄肥厚,直立,长可达1.2m;叶片盾状,卵状,薄革质,表面略发亮,长达50cm以上,先端较尖,基部耳形,2裂,前裂片宽卵形,锐尖,后裂片卵形,钝,全缘,呈波状。花序柄比叶柄短;佛焰苞苍黄色,长15-25cm,管部淡绿色,长圆形,为檐部长的1/2-1/5;檐部狭长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;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;雌花序与不育雄花序等长;能育雄花序和附属器各长4-8cm;子房具极短的花柱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亦有栽培。
性味
味辛;性寒;有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疔疮肿毒;蛇、虫咬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本品有毒,不宜内服。
复方
①治指疗:鲜野芋叶适量,白矾少许,酌加猪胆汁,同捣烂如泥,敷于患处。②治无名肿毒初起:鲜野芋叶,捣敷患处。未成脓者,可使内消。③治毒蛇咬伤: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效伤处。④治毒蜂螫伤:鲜野芋全草连根)捣涂患处。《选方出(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。亦治蜂虿螫,涂之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芋叶
拼音注音
Yě Yù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野芋"条。
性味
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性寒,味辛涩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治疔疮;无名肿毒。
《纲目》:"捣涂毒肿初起无名者即消。亦治蜂虿螫,涂之。"
复方
①治指疔:鲜野芋叶适量,白矾少许,酌加猪胆汁,同捣烂如泥,敷于患处。
②治无名肿毒初起:鲜野芋叶,捣敷患处。未成脓者,可使内消。
③治毒蛇咬伤:鲜野芋叶同酒酿糟捣敷伤处。
④治毒蜂螫伤:鲜野芋全草连根,捣涂患处。(选方出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轮香
- 野茉莉
- 蚂蚁花根
- 砂仁
- 崖姜
- 贯众叶溪边蕨
- 护心草
- 仙人球
- 山矾花
- 长青草
- 山羊角
- 大毛桐子根
- 黄花稔
- 狗牙根
- 椿白皮
- 心不干
- 橙子皮
- 兔耳风
- 狼尾草
- 鹅绒藤
- 毛轴碎米蕨
- 大发表
- 广西莲座蕨
- 蕨
- 黑头草
- 鼠曲草
- 木香
- 赛繁缕
- 麦冬
- 米皮糠
- 毛木树皮
- 地灵根
- 金合欢
- 羖羊角
- 椋子木
- 金鸡纳
- 蟹爪
- 羽萼
- 蛏
- 高梁泡叶
- 芹花
- 头花猪屎豆
- 老虎须
- 蜜蜡
- 梨叶
- 土附
- 苜蓿
- 蚌
- 马勃
- 莼
- 梓木
- 古柯
- 慈乌
- 茉莉
- 莺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芦叶
- 兔骨
- 虎骨
- 山核桃皮
- 台湾千金藤
- 枳茹
- 蟹
- 梅
- 地胆
- 酪
- 葛藟根
- 省雀花
- 柑
- 虾
- 酒
- 牛筋果
- 银箔
- 竹鸡
- 驴毛
- 橘根
- 西瓜
- 蕨萁
- 楸叶
- 绿盐
- 泽泻
- 紫泡
- 坡参
- 花鱼
- 柞木
- 马刀
- 蔛草
- 橘白
- 草菇
- 乌桕
- 瞿麦
- 蕗蕨
- 接骨草
- 獭肝
- 芦花
- 酱
- 芋头
- 窃衣
- 锦鸡
- 葎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