篦子三尖杉
《中华本草》:篦子三尖杉
拼音注音
Bì Zǐ Sān Jiān Shā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三尖杉科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种子和枝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.采收和储藏:枝叶全年均可采;种子在秋季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达4m。树皮灰褐色。叶条形,质硬,排成紧密的2列,长1.5-3.2cm,宽3-4.5mm,中部以上向上弯曲,先端凸尖,基部截形或近心形截形,近无柄,上面深绿色,微拱圆,中脉稍明显或仅中下部明显,下面气孔带白色,较绿色边缘带宽1-2倍,雄球花6-7,聚生成头状花序,径约9mm,有雄蕊6-10;雌球花的胚珠通常1-2枚,发育成种子。种子倒卵圆形、卵圆形或近球形,长2.7cm,径1.8cm,先端有小尖头,有长梗。花期3-4月,种子成熟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800m的针叶树、阔叶树林中,喜温暖湿润气候及酸性山地黄壤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粗榧碱(harringtonine),三尖杉碱(cepha-lotaxine),谢汉墨属碱(schelhammera alkaloid)B。叶含4',4",7,7"-四甲氧基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-4',4",7,7"-tetram-ethyl ether),金松双黄酮(sciadopitysin),篦子三尖杉双黄酮(oliv-eriflavone)。
药理作用
1.抗癌作用 从篦子三尖杉中分离的三尖杉酯碱(即粗榧碱)制备的注射液1mg/kg/天腹腔注射,共8次,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42.3%。2.毒性 三尖杉酯碱注射液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4.12mg/kg。篦子三尖杉所含三尖杉碱、三尖杉酯碱(即粗榧碱)、高三尖杉酯碱(即高粗榧碱)等的药理作用参见“三尖杉”条。
性味
苦;涩;性寒
功能主治
抗癌。主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实体瘤
用法用量
提取其中三尖杉酯碱使用,具体参见“现代临床研究”项。
注意
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三七根
- 豪猪毛刺
- 桃根
- 猴楠
- 马鹿花
- 鸭公青
- 石苁蓉
- 土千年健叶
- 毛杨梅根皮
- 小石藓
- 掌羽凤尾蕨
- 大叶狼豆柴叶
- 波缘假瘤蕨
- 船盔乌头
- 结香花
- 翁波
- 茶子木花
- 肾子草
- 龙爪叶
- 观音苋根
- 金瓜
- 具苞水柏枝
- 马鞍叶
- 过塘蛇
- 紫苏叶
- 栗壳
- 砖子苗
- 退血草
- 竹林标
- 红对节子
- 石栗子
- 茨菇草
- 林背子
- 风藤
- 水老虎
- 灰毛婆婆纳
- 石上莲
- 野草香
- 沼泽念珠藻
- 兔血
- 法半夏
- 金橘叶
- 大石枣
- 鸭脚黄连
- 鲨鱼肉
- 斑叶堇菜
- 木薯
- 石枣子
- 蝶兰
- 婆婆指甲菜
- 假蒟
- 蛇地钱
- 龙眼梳
- 海仙花
- 无患子皮
- 鸭脚木皮
- 野山蚂蟥
- 鳝鱼骨
- 芭蕉油
- 罗布麻
- 山荆子
- 两指剑
- 楤木白皮
- 毛木耳
- 鹿胎
- 豹肉
- 石柑子
- 空桶参
- 枳椇根
- 温大青
- 粘毛鼠尾草
- 六轴子
- 金钱木根
- 苦菜花子
- 墨地
- 野花生
- 黄桷根
- 姜炭
- 大一面锣
- 友水龙骨
- 风轮菜
- 四方草
- 云支花
- 头花猪屎豆
- 花红叶
- 鸭屎树
- 乌龟
- 铁树叶
- 明党参
- 小毒芋
- 绢毛菊
- 林檎
- 水蛭
- 绒毛粉背蕨
- 王母钗
- 葡萄藤叶
- 鹤骨
- 黄水芋
- 龙牙草根
- 豆瓣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