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箭
《中华本草》:青箭
拼音注音
Qīnɡ Jiàn
别名
柔刺草、竹枝黄、竹横、剽黄、小接骨、竹叶青、竹儿王、竹节王、拔弹藤、柔枝节骨草、鳄嘴花
英文名
Herb of Drooping Clinacanthus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应酬科植物扭序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inacanthus nutans (Burm. F.) Lindau [Justicia nutans Burm.f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扭序花 高大草本。直立或有时攀援状;茎圆柱表,干时黄色,有细密的纵条纹。叶对生;叶柄长约6mm;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1cm,宽1-4cm,先端弯尾状渐尖,基部稍偏斜,近全缘;侧脉每边5-6条。花序紧缩成头状,生于分枝顶端,花序长1.5cm,被腺毛;苞片线形,长约8mm,先端急尖;萼5深裂,裂片线状披针形,被腺毛;花冠深红色,花冠管基部较狭而稍弯曲,向上渐大,冠桅二唇形,上唇直立,披针形,2形裂,下唇长圆状三角形,3浅裂;雄蕊2,着生近花冠管喉部,花药1室;花盘环状,子房无毛,每室有2个胚珠,花柱细线状,柱头单一。蒴果。花期4-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或灌丛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带叶枝条。茎表面具细致纵行纹理,嫩枝有短柔毛。叶对生,多皱缩或破碎,完整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有的略弯曲呈镰刀状,长3-11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或有细齿;具短柄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羽扇豆醇(lupeol),白桦脂醇(betulin)和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[1]。
性味
味微苦;淡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舒筋。主湿热黄疸;风湿痹痛;月经不调;跌打肿痛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捣汁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调经,去瘀,消肿,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贫血,黄疸,风湿。2.《中草药植物》:有清肝利胆作用,治疗黄疸和肝炎腹水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青箭
拼音注音
Qīnɡ Jiàn
别名
竹节黄(《中草药植物》)、小接骨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爵床科植物柔刺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。
原形态
披散草本。茎具细致纵纹,嫩枝被短茸毛。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略弯曲呈镰状,长4~11厘米,全缘或有齿。花暗红色,为下垂的聚伞花序生于枝顶,苞片和小苞片均小,线形;萼片5,线状锥尖;花冠管长,肢2唇形;雄蕊2。蒴果长椭圆形,长约0.5厘米,有短柄;种子4颗。
生境分布
生于疏林或灌丛中。分布我国南部及西南。
性味
《中草药植物》:"甘平。"
功能主治
治黄疸型肝炎,跌打骨折,风湿疼痛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调经,去瘀,消肿,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贫血,黄疸,风湿。"
②《中草药植物》:"有清肝利胆作用,治疗黄疸和肝炎腹水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蒲蒻
- 龟甲胶
- 蝇子草
- 龙齿
- 胡桃树皮
- 千年不烂心
- 水榆果
- 大金发藓
- 大叶樱叶
- 叉歧繁缕
- 水百合
- 单根木
- 大砂仁
- 鲜地黄
- 葱汁
- 大发表
- 牌楼七
- 卷柏
- 赤沙糖
- 天韭
- 千里找根
- 野苋子
- 葱白
- 红接骨草
- 赤茯苓
- 打碗花
- 红花点地梅
- 绿花独活
- 老婆子针线
- 猴头菌
- 草菇
- 锅粑
- 辽东栎皮
- 白云瓜
- 安胎药
- 草乌叶
- 紫楠叶
- 点地梅
- 小三棵针
- 大叶沿阶草
- 省雀花
- 光梗丝石竹
- 石南实
- 海鹞鱼齿
- 茯神木
- 狐心
- 石吊兰
- 牛胆参
- 吉龙草
- 帕梯
- 藤梨根
- 轮叶八宝
- 神曲
- 泡桐根
- 黄泥菜
- 盾叶唐松草
- 麻蕡
- 海虾
- 小叶金花草
- 河鲀鱼
- 苍耳花
- 菠萝根叶
- 芝麻菜
- 布荆
- 茨菇草
- 毛稔
- 山苦荬
- 兴木蒂那布
- 鳟鱼
- 菠萝皮
- 黄珠子草
- 披针骨牌蕨
- 山郎木叶
- 草血竭
- 叩头虫
- 华凤仙
- 丰花草
- 霸王根
- 吕宋楸毛
- 泡桐树皮
- 厚叶素馨
- 竹(鼠留)子油
- 华千金藤
- 四角蒲桃
- 貒骨
- 片鸡尾草
- 冰草白穗
- 湖瓜草
- 南五味子
- 秃叶红豆树
- 西南小阴地蕨
- 椬梧
- 透骨香根
- 鲱鱼
- 小叶寄树兰
- 九节菖蒲
- 雷丸
- 绒毛粉背蕨
- 云南莲座蕨
- 蒲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