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土茯苓
《中华本草》:白土茯苓
拼音注音
Bái Tǔ Fú Línɡ
别名
白萆薢、白土苓、土茯苓、铁架子土茯苓、九牛力、千斤力、土萆薢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芦茎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肖菝葜 攀援灌木。无毛,小枝有钝棱。叶互生;叶柄长l-3cm,在下部1/3-1/4处有卷须和狭鞘;叶纸质,卵状被针形或心形,长6-20cm,宽2.5-12cm,先端渐尖或短渐尖,有短尖头,基部多少心形;主脉5-7条,小脉网状。伞形花序生于叶腋,或生于褐色的苞片内;总花便扁,长1-3cm;花序托球形;花梗纤细,长2-7mm,雄花花被筒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3.5-4.5mm,顶端有3枚钝齿,雄蕊3枚,长约为花被的2/3,花药长为花丝的1/2强;雌花花被简卵形,长2.5-3mm,具3枚退化雄蕊,子房卵形,柱头3裂。浆果卵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800m的山坡密林中或路边杂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:根茎呈不规则块状,长10-30cm,直径5-8cm,表面黄褐色,粗糙,有坚硬的须根残基,断面周围白色,中心黄色,粉性饮片厚l-3cm;切面稍粗糙,亦有小亮点,质软,味淡。[br]2.显微鉴别:根茎横切面:表皮多脱落,下皮细胞3-5列,黄棕色,排列紧密,壁较厚,可见壁孔。皮层散有粘液细胞,内含针晶束。维管束散在,多为周木型,木质有数个直径近似的导管。[br]3.理化鉴别:参见“土茯苓”条。
化学成分
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I),棕榈酸(palmaiticacid)和硬脂酸(stearic acid)等。
性味
甘;淡;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小便淋涩;白浊;带下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莱菔缨
- 细芦子藤
- 山橙
- 美脉藁本
- 野海椒
- 箭杆七
- 大脚菇
- 五爪龙
- 山蛩虫
- 梧桐
- 川鄂山茱萸
- 核子木
- 野竹兰
- 泡桐叶
- 吹火筒
- 越橘果
- 天仙果
- 里白
- 石南
- 牛角三七
- 丁香枝
- 天目木姜叶
- 羊胰
- 消毒药
- 海木
- 南方红豆杉
- 四方麻
- 白檀
- 砗磲
- 丛毛榕
- 川山橙果
- 夏枯草露
- 粉叶地锦
- 麻黄根
- 石香葇
- 闹狗药
- 毛蕨根
- 降香
- 麻花
- 鳙鱼
- 勒马回
- 紫铜矿
- 人参
- 走边疆
- 蜘蛛香
- 冲天果
- 硬九子连环草
- 古山龙
- 水茄冬叶
- 川木通
- 三加花
- 丁锅树叶
- 蓝茶
- 法罗海
- 蜘蛛抱蛋
- 鲜地黄
- 十大功劳
- 扁豆衣
- 艾虎脑
- 白松塔
- 波罗蜜叶
- 斑茅花
- 鹿茸
- 羊肚
- 蒲黄滓
- 胆木
- 家独行菜
- 凤尾搜山虎
- 砒霜
- 水龙
- 小败火草
- 落葵
- 蝙蝠藤
- 钟乳石
- 莨菪
- 走茎丹参
- 鼋甲
- 路边草
- 自消容根
- 詹糖香
- 九牛薯
- 篱栏网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心叶荚蒾根
- 枳茹
- 蛇婆子
- 牛筋果
- 狗脚草根
- 金纽子
- 白药
- 大枣
- 翼核果
- 梦花
- 阴香皮
- 石凉伞
- 荷莲豆草
- 玉蜀黍根
- 丝线吊芙蓉
- 蔓荆子
- 一枝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