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杠碗
《中华本草》:青杠碗
拼音注音
Qīnɡ Gànɡ Wǎn
别名
青(木冈)转、毛猴儿、虫波罗、橡子肉、青(木冈)碗、青枫转、栗橡子、栗江子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果壳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Quercus variabilis Bl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30m,胸径1m。树皮栓皮发达;小枝灰棕色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5cm,无毛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8-15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芒状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具灰白色短绒毛,侧脉13-18对,直达齿端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长达14cm,花序轴被褐色绒毛,花被2-4裂,雄蕊通常5;雌花生于新枝叶腋,有短梗。壳斗杯形,包坚果约2/3,连小苞片径2.5-4cm,小苞片钻形,反曲,有短毛;坚果近球形或宽卵形,高约1.5cm,先端平圆。花期3-4月,果期翌年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m,以下的阳坡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;止泻;止血;解毒。主咳嗽;久泻;久痢;痔漏出血;头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果实:健胃,收敛,止血痢。治痔疮,恶疮,痈肿。2.《贵州草药》:果壳:止咳,涩肠。治咳嗽,水泻,头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青杠碗
拼音注音
Qīnɡ Gànɡ Wǎn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果壳或果实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栓皮栎,又名:软木栎、粗皮栎、白麻栎。
落叶乔木,高15~25米,树皮淡灰色,深裂,栓皮层厚而软,厚达10厘米。单叶互生,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8~15厘米,宽2~5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锯齿,齿端芒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具灰白色星状短绒毛;叶柄长1.5~3厘米。雄花序生于新枝下端,萼片2~5裂,雄蕊4~6;雌花序生新枝叶腋,有短梗。坚果近球形或圆卵形,长1.5~2厘米,壳斗具多数钻状线形反曲的鳞片。花期4月。果熟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灌木丛中。分布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草药》:"果壳:苦涩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果实:健胃,收敛,止血痢。治痔疮,恶疮,痈肿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果壳:止咳,涩肠。治咳嗽,水泻,头癣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咳嗽:青杠碗五钱。煨水服。
②治水泻:青杠碗一两。煨水服。
③治头癣:青杠碗适量,研末,菜油调搽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苏根
- 尿桶弓
- 柿叶
- 水胡满
- 柿花
- 六月寒
- 山禾串
- 毛大丁草根
- 桔梗
- 狗尾草
- 黄泥菜
- 铁灯台
- 香构
- 蕨
- 滑叶木通
- 大发表
- 白鹇
- 土马鬃
- 马蝗果
- 牛蹄甲
- 鹌鹑蛋
- 樟树皮
- 鹈鹕脂油
- 树三角枫
- 绢毛菊
- 庵闾
- 卷丹
- 贴骨散
- 山核桃皮
- 铅灰
- 黄海葵
- 松木皮
- 蟾皮
- 长梗郁李
- 金腰
- 箭杆风
- 博落回
- 可爱花
- 大红袍
- 蓼大青叶
- 钩吻
- 七叶莲
- 龙牙楤木
- 乌榄树皮
- 驴蹄草
- 三叶木蓝
- 兔毛蒿
- 铅霜
- 青海马尾连
- 石黄连
- 地笋
- 苏铁根
- 四大天王
- 大木通
- 诃子核
- 梦花
- 竹鸡
- 番杏
- 蛇不见
- 华东木蓝
- 罗勒
- 苦苣
- 青海鸢尾子
- 露兜竻蔃
- 青蛇莲
- 渐尖毛蕨
- 藏丁香
- 金钱木根
- 大叶地耳根
- 驳骨草
- 慈竹叶
- 苔菜
- 铁扇子
- 卷耳
- 香石藤果
- 雪猪油
- 草木王
- 苞叶木
- 蜈蚣草
- 鸡谷草
- 董棕粉
- 岗松根
- 黑沙蒿
- 阔叶十大功劳
- 菵米
- 苍山冷杉
- 隔山撬
- 苦绳
- 八楞麻
- 桑芽茶
- 水茄冬
- 海龟胶
- 川素馨
- 迷迭香
- 天葵草
- 马尿泡
- 水牛皮
- 石楠
- 鬣羚角
- 粟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