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杠碗
《中华本草》:青杠碗
拼音注音
Qīnɡ Gànɡ Wǎn
别名
青(木冈)转、毛猴儿、虫波罗、橡子肉、青(木冈)碗、青枫转、栗橡子、栗江子
出处
出自《贵州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果壳或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Quercus variabilis Bl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30m,胸径1m。树皮栓皮发达;小枝灰棕色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5cm,无毛;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8-15cm,宽2-6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芒状锯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具灰白色短绒毛,侧脉13-18对,直达齿端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长达14cm,花序轴被褐色绒毛,花被2-4裂,雄蕊通常5;雌花生于新枝叶腋,有短梗。壳斗杯形,包坚果约2/3,连小苞片径2.5-4cm,小苞片钻形,反曲,有短毛;坚果近球形或宽卵形,高约1.5cm,先端平圆。花期3-4月,果期翌年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0m,以下的阳坡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;止泻;止血;解毒。主咳嗽;久泻;久痢;痔漏出血;头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果实:健胃,收敛,止血痢。治痔疮,恶疮,痈肿。2.《贵州草药》:果壳:止咳,涩肠。治咳嗽,水泻,头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青杠碗
拼音注音
Qīnɡ Gànɡ Wǎn
出处
《贵州草药》
来源
为壳斗科植物栓皮栎的果壳或果实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栓皮栎,又名:软木栎、粗皮栎、白麻栎。
落叶乔木,高15~25米,树皮淡灰色,深裂,栓皮层厚而软,厚达10厘米。单叶互生,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8~15厘米,宽2~5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锯齿,齿端芒状,上面深绿色,下面具灰白色星状短绒毛;叶柄长1.5~3厘米。雄花序生于新枝下端,萼片2~5裂,雄蕊4~6;雌花序生新枝叶腋,有短梗。坚果近球形或圆卵形,长1.5~2厘米,壳斗具多数钻状线形反曲的鳞片。花期4月。果熟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灌木丛中。分布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山西、甘肃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草药》:"果壳:苦涩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果实:健胃,收敛,止血痢。治痔疮,恶疮,痈肿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果壳:止咳,涩肠。治咳嗽,水泻,头癣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咳嗽:青杠碗五钱。煨水服。
②治水泻:青杠碗一两。煨水服。
③治头癣:青杠碗适量,研末,菜油调搽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白菊
- 乳源木莲果
- 软骨藻
- 青叶丹
- 美丽鳞毛蕨
- 猫须草
- 麒麟菜
- 三叶排草
- 青钱柳叶
- 青兔耳风
- 毛黄堇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青风藤
- 蚺蛇肉
- 毛枝崖爬藤
- 榕树皮
- 狼把草根
- 荨麻根
- 长梗郁李
- 安龙香科科
- 山豆花
- 聚花风铃草
- 毛木耳
- 寒莓根
- 小无心菜
- 三叶豆
- 布渣叶
- 毛赪桐
- 鹊豆
- 青脚莲
- 青蛇藤
- 铅灰
- 青葙子
- 小大黄
- 金丝梅
- 毛大丁草
- 润肺草
- 人面子叶
- 青天葵
- 小万年草
- 乳腐
- 瑞香根
- 毛果算盘子
- 小九头狮子草
- 雀榕叶
- 石芥菜
- 云南红豆蔻
- 绒毛诃子
- 大花卫矛果
- 南木香
- 青鱼胆草
- 天目木兰
- 人参须
- 毛叶白粉藤
- 麒麟尾
- 一枝蒿
- 青皮树
- 粗皮松萝
- 蒙花皮
- 大黄
- 海虾
- 青海防风
- 龙角
- 毛瓣绿绒蒿
- 老熊花
- 臭黄荆根
- 牛耳草
- 水飞蓟
- 刺叶楤木
- 青钱柳
- 野木瓜果
- 辛夷
- 灯笼婆婆纳
- 细穗爵床
- 鸟不宿
- 大五爪金龙
- 茶油
- 红叶藤
- 太子参
- 牛肋筋
- 人中白
- 青盐陈皮
- 倒生根
- 美脉藁本
- 有柄石韦
- 首乌藤
- 大叶白花灯笼
- 地涩涩
- 日照飘拂草
- 密褶红菇
- 青羊胆
- 茶子木花
- 青溪鳞毛蕨
- 青海马尾连
- 实葫芦
- 豆瓣还阳
- 青葙
- 狭穗鹭兰
- 红须须
- 小蜡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