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土豆蔻
《中华本草》:台湾土豆蔻
拼音注音
Tái Wān Tǔ Dòu Kòu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美山姜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piniaformosanaK.Sebum.[Languasformosana(K.Sebum.)Sasaki]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,晒干或阴干。
原形态
美山姜,多年生丛生草本,高1-2m,少数达3.5m。叶柄从近于无至长达1cm不等;叶舌长约1cm,先端钝,背面有长柔毛;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50-70cm,宽8-12cm,边缘干膜质,除边缘被毛外,两面无毛。圆锥花序直立,长15-20cm,花序轴无毛或在近总花梗处疏被长柔毛,分枝长1-1.5cm,顶端常聚生2-3花;小苞片椭圆形,长约1.5cm,具短尖头;小花梗长约3mm;花幕管长1.3-1.7cm,3齿裂,先端具缘毛;花冠管长约1cm,无毛,裂片长圆形,长约1.5cm,先端具缘毛;唇瓣阔卵形,长约3cm,平展,白色染黄,中央具红色脉纹,先端短2裂,皱波状,基部截平,无瓣柄;雄蕊长2cm,曲膝状,无药隔附属体;侧生退化雄蕊钻状,长约2mm;腺体长1.5mm;子房被白色绢毛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沟边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9温
功能主治
散寒祛湿;行气止痛。主脘腹冷痛;寒湿吐泻;痛经;疝气疼痛;睾丸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子仔
- 山枇杷叶
- 豆腐泔水
- 桑霜
- 乌豆根
- 橙叶
- 矮柳穿鱼
- 笔罗子
- 叶上珠
- 土附子
- 桐子花
- 牛心果
- 亚婆潮
- 扁豆衣
- 铜罗伞
- 薅田藨根
- 绵毛娃儿藤
- 金沸草
- 片鸡尾草
- 牛肉
- 三铃子
- 米油
- 赤杨
- 溪黄草
- 刺藦苓草
- 鸡根
- 山货榔
- 蜀葵苗
- 九龙吐珠
- 水仙花
- 铁色箭
- 鬼灯笼
- 松塔
- 金银花子
- 雨韭
- 胡桃仁
- 猪鬃凤尾蕨
- 啄木鸟
- 火秧竻叶
- 蜈蚣藻
- 换锦花
- 亚麻
- 糯芋
- 匙叶龙胆
- 乌头附子尖
- 木瓜
- 天竺子
- 血桐
- 赛繁缕
- 芦花
- 薜荔汁
- 吴茱萸
- 鱼脑石
- 水蛭
- 庵摩勒
- 金缕半枫荷叶
- 巴茅根
- 赤阳子
- 多头苦荬
- 光石韦
- 回回蒜果
- 黄花地桃花
- 湖北桑寄生
- 荠菜花
- 蕙实
- 豇豆壳
- 芥菜
- 落地金钱
- 三叶乌蔹莓
- 石龙刍根
- 铜钱细辛
- 小九节铃
- 玉蜀黍叶
- 鼬瓣花根
- 白花灯笼
- 红叶甘橿
- 藏菖蒲
- 鸡冠子
- 鞘菝葜
- 矮脚苦蒿
- 山枝仁
- 扁豆花
- 斑鸠木
- 五爪金龙花
- 荠菜子
- 甘草节
- 四季海棠
- 杉木节
- 东方乌毛蕨叶
- 山腊梅
- 火腿
- 杯苋根
- 沙苑子
- 细齿叶柃
- 鹊豆
- 大将军
- 两面刺
- 山莓
- 白子菜
- 华南鳞盖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