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茅香
《*辞典》:小茅香
拼音注音
Xiǎo Máo Xiānɡ
别名
山白芷、土白芷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黑骨风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寻骨风、铁杆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白牛胆根(《泉州本草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。立夏后采挖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白牛胆"条。
生境分布
产四川、广东、云南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根长约10~30厘米,粗1厘米许,外表乌黑色。断面硬心,质脆,有香气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平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热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活血舒筋。治风寒感冒,咳嗽,哮喘,风湿痹痛,月经不调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祛风疾,散热毒,治哮喘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走表散寒,治咳嗽。"
③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治筋骨酸痛。"
④《实用中草药》:"疏风解表,祛湿利水。治产后感冒,产后瘀血癌,妊娠小便不通。肝炎,胃痛,消化不良,腹痛,感冒咳嗽,齿漏,颈淋巴结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伤风头痛,风湿骨痛:白牛胆根五钱至一两,合鸡蛋煮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黄疸肿胀:白牛胆鲜根二至四两。合猪肉煮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小儿疳积:白牛胆根一两。清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牙痛:白牛胆根一两。煮精猪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鬼箭锦鸡儿
- 灵香草
- 藜实
- 瓜蒌皮
- 水梨藤
- 砗磲肉
- 兰花叶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结血蒿
- 刺黄连
- 草木王
- 麂子草
- 乌梅
- 麻黄
- 飞燕草
- 草灵脂
- 山莴苣
- 黄秦艽
- 鸊鷉
- 鹅肠草
- 鹅内金
- 秦岭耧斗菜
- 凉粉藤
- 甜石榴
- 吊兰
- 紫藤子
- 假黄麻
- 半圆盖阴石蕨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大千生
- 葛花
- 白沙虫药
- 吊灯花
- 白花猪母菜
- 香油罐
- 庐山石韦
- 美穗草
- 土白芨
- 鸡肠狼毒
- 井口边草
- 金色狗尾草
- 牛嗓管
- 苹果皮
- 玉米
- 雁肉
- 芭茅果
- 狸尾草
- 黄瓜皮
- 甜叶菊
- 白蒿花
- 桂花枝
- 鱼胆草
- 藏红花
- 郁金
- 毛贯众
- 黑石耳
- 干檀香
- 水牛角浓缩粉
- 紫堇花
- 水枇杷
- 马尾伸筋
- 鹿藿根
- 佩兰
- 红花栝楼
- 飞来蓝
- 水前草
- 地枫皮
- 红孩儿
- 大红袍
- 迎春花叶
- 黄颔蛇骨
- 老鼠耳
- 小紫金牛
- 一支箭
- 苦碟子
- 块茎糙苏
- 多脉鹅耳枥
- 金橘
- 地下明珠
- 羊脬
- 粉绿藤
- 叶上花
- 地精草
- 楸木果
- 狗尾草
- 黄河裸裂尻鱼
- 牛肝菌
- 壁钱幕
- 冬葵根
- 山棯叶
- 岳桦
- 癣草
- 马银花
- 知母
- 菝葜叶
- 芦根
- 鹧鸪脚
- 鳜鱼
- 鸡蛋果
- 枪刀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