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茅香
《*辞典》:小茅香
拼音注音
Xiǎo Máo Xiānɡ
别名
山白芷、土白芷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黑骨风(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),寻骨风、铁杆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白牛胆根(《泉州本草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羊耳菊的根。立夏后采挖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白牛胆"条。
生境分布
产四川、广东、云南、福建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根长约10~30厘米,粗1厘米许,外表乌黑色。断面硬心,质脆,有香气。
性味
辛,温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辛,性平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热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,活血舒筋。治风寒感冒,咳嗽,哮喘,风湿痹痛,月经不调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祛风疾,散热毒,治哮喘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走表散寒,治咳嗽。"
③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"治筋骨酸痛。"
④《实用中草药》:"疏风解表,祛湿利水。治产后感冒,产后瘀血癌,妊娠小便不通。肝炎,胃痛,消化不良,腹痛,感冒咳嗽,齿漏,颈淋巴结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;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伤风头痛,风湿骨痛:白牛胆根五钱至一两,合鸡蛋煮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黄疸肿胀:白牛胆鲜根二至四两。合猪肉煮食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小儿疳积:白牛胆根一两。清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牙痛:白牛胆根一两。煮精猪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叉枝藻
- 回心草
- 石韦毛
- 水翁花
- 棉花子
- 锯鲨卵
- 金雀花
- 小蜡树
- 锯齿王
- 出山虎
- 一箭球
- 杉叶藻
- 木莲果
- 木姜子
- 埃蕾
- 蓑衣莲
- 小百部
- 豆黄
- 小狗脊
- 木椒根
- 杧果叶
- 苏合香
- 刺菱根
- 刺蓬花
- 算盘子
- 金耳环
- 一文钱
- 贯众
- 刺果苏木
- 刺针草
- 素兴花
- 象皮木
- 金雀根
- 金线鱼
- 石首鱼
- 苏黄耆
- 刺芫荽
- 小盘木
- 金粉蕨
- 木棉花
- 一点血
- 棉花壳
- 莎木面
- 金鸡脚
- 木竹子皮
- 蛇地钱
- 棉子油
- 小芸木
- 金盏菊
- 金石溜
- 石霜
- 刺人参
- 小牛力
- 刺天茄
- 密蒙花
- 虱草花
- 木锥花
- 杧果核
- 金钗股
- 金鱼藤
- 碎米柴
- 刺郎果
- 三分三
- 刺叶苏铁
- 一把香
- 西瓜子壳
- 色赤杨
- 刺果藤
- 密陀僧
- 刺黄柏
- 豨莶果
- 鸜雉
- 虾壳钱
- 木麻黄
- 帽辫七
- 舒筋草
- 蛇含石
- 木棉根
- 墨旱莲
- 小蕨鸡
- 梅花草
- 云支花
- 小狮子
- 小米草
- 刺花椒
- 一碗水
- 木蜡树叶
- 小白鱼
- 锈钉子
- 西番莲
- 木香子
- 刺苋菜
- 刺海松
- 蒲种壳
- 刺桐花
- 蓑草根
- 云苔草
- 金腰燕
- 龙船花
- 刺通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