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叶草乌
《中华本草》:细叶草乌
拼音注音
Xì Yè Cǎo Wū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伏毛直序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richardsonianum Lauener var.pseudosessiliflorum (Lauener)W.T.Wang[A.richardsonianum Lauener var.crispulum W. T. Wang]采收和储藏:9-10月挖取块根,除去茎叶,洗净,节片,晒干。
原形态
伏毛直痛乌头,多年生草本,高20-120cm。块根圆柱形,长达10cm,直径约1cm。茎下部无毛,上部有反曲的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与叶近等长,无毛;叶片圆五角形,长和宽均为5-10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菱状倒卵形,3裂近中部,末回裂片狭卵形至线状狭披针形,先端具短尖,侧全裂片斜扇形,比中全裂片宽约2倍,不等2深裂,近基部。花序长60cm,稀疏,最下面分枝长达15cm,有少数花;花序轴、花梗和萼片外面均被反曲或近开燕尾服的白色短柔毛,无黄色腺点;下部苞片叶状,上部苞片线形;花梗长0.3-3cm;滤包片生花梗中部附近,线形,长3-5mm;花两性,两侧对喙长1.5-2cm,内面无毛,下缘稍凹,侧萼片约1.4cm,下萼片长8mm,蓝紫色,外面被黄色短腺毛;花瓣2,爪细,距近球形,长约1.5mm,唇长约4mm,末端微凹,无毛;雄蕊多数,花丝有芽齿或全缘,无毛;心皮5,密被柔毛。蓇葖时。种子多数。花期8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960-4700m的山地草坡、灌丛中或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藏拉萨和通麦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温;有毒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;开痰消肿。主风湿痹痛;肢体麻木;中风瘫痪;痈疽;未溃;疔疮初起;肿硬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,宜久煎1h许。外用:生品适量,研末涂敷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落马衣
- 土密树
- 野棕
- 向日葵子
- 钟萼木
- 瘤毛獐牙菜
- 青丝线
- 草龙
- 敦盛草
- 八月瓜
- 豹皮菇
- 白背三七
- 羚羊肉
- 刺榆皮
- 大果巴戟
- 光裸星虫
- 脾寒草
- 木瓜
- 枣树根
- 羊七莲
- 芸香
- 白木耳
- 通花根
- 龙虾
- 吴茱萸根
- 山合香
- 骆驼蹄草
- 菊苣根
- 红酸七
- 檵花叶
- 山荷叶
- 双肾草
- 长叶水麻
- 跌打草
- 两广瘤足蕨
- 合掌消
- 葛根
- 香石藤果
- 假连翘叶
- 粗糠柴
- 虎尾轮
- 猫儿屎
- 南粤马兜铃
- 银边吊兰
- 鹅内金
- 石莲子
- 草原老鹳草
- 蓬子菜
- 单面针
- 地红子根
- 三角泡
- 半拉子
- 杠香藤
- 麦角
- 老鹤草
- 甜杏仁
- 小泡通树
- 鹿角芦荟
- 毛茎马兰
- 野鸦椿子
- 桂丁
- 芒
- 沼生水马齿
- 江珧柱
- 祁州一枝蒿
- 狗骨节
- 串铃草
- 水翁花
- 海龙
- 杜松
- 奶浆参
- 八节毛
- 钩栲
- 六月雪叶
- 异木患
- 春不见
- 斑鸠菊
- 冲天果
- 葵花大蓟
- 胭脂花
- 松下兰
- 刮筋板
- 刺苋菜
- 牛角腮
- 慈姑花
- 腊梅
- 菊花黄连
- 小果野葡萄藤
- 浙江七叶树
- 刺南蛇藤
- 剪夏萝
- 漏斗菜
- 落花生
- 光石韦
- 附子
- 木半夏果实
- 四大天王
- 面根藤
- 毛轴牙蕨
- 阴地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