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金樱
《*辞典》:小金樱
拼音注音
Xiǎo Jīn Yīnɡ
别名
红茨藤(《分类草药性》),山木香、明目茶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小和尚藤(《重庆草药》),结茧、狗屎刺、小刺花、苙刺甲、荆刺叶、鸡公子、五甲莲(《湖南药物志》),七姐妹、鱼杆子、青刺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。
出处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小果蔷薇的根及嫩叶。全年可采,而以10~11月为最宜。
原形态
落叶蔓生灌木,高5米左右。小枝纤细,具有弯生皮刺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3~7,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~6厘米,宽0.7~2厘米,先端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残圆形,边缘具锯齿,两面光滑;叶柄细,长1~2厘米;托叶尖形,与叶柄离生,早落。花白色,直径约2厘米,常数朵集生枝顶,形成伞房花序;萼片5。背面生刺状毛;花瓣5,卵形,与萼片互生;雄蕊多数,外侧花丝长,内侧花丝短,药黄色;雌蕊多数,子房上位,花桂突出萼筒,具短柔毛。蔷薇果小,圆球形,直径5毫米或较长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7月。
本植物的果实(小金樱子)功;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花在江苏作蔷薇花使用,参见"蔷薇花"条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较暖的山坡或丘陵地区。分布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性温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散瘀,止血,消肿解毒。治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痔疮,脱肛,疮毒,外伤性出血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根:能败血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跌打损伤,消散肿毒;能和血,治血虚潮热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叶:敷疮毒。"
④《重庆草药》:"根或嫩叶:行气,活血,散瘀。治妇女血虚干病,子宫脱垂,男子痔疮,脱肛。配合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疼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2两;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正,经水黑色起泡:小和尚藤根五两,刮金板三两,绛耳木根二两。炖鸡或肉服。
②治脱肛:小和尚藤四两,无花果二两。炖肉服。
③治子宫脱垂:小和尚藤二两,落地金钱二两。炖肉服。
④治疮伤溃烂日久,很少黄水脓液,久不生口:小和尚藤嫩叶捣敷。(①方以下出《重庆草药》)
⑤治小便出血:鲜小果蔷薇根一两,牛膝、仙鹤草各一至二钱,水煎,早晚皈前各服一次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⑥治哮喘:山木香根五钱至一两,煮猪肺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⑦治劳倦及关节风湿痛初起:小果蔷薇根三至四两,水煎服。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
临床应用
用于一般外伤性出血:取根皮洗净、切碎、晒干、磨粉过筛,以20倍水浸泡24小时(其中加热2小时)滤过,滤渣晒干,再碾细过筛,消毒备用。治疗四肢浅表裂伤、鼻衄、拔甲后甲床出血等56例,一般用0.5~1克置于伤口,再以消毒纱布轻压,即能收到止血效果。止血时间最短5秒,最长3分钟,平均约30秒。随访55例,均未发现不良反应.51例创口一期愈合,无色素沉着,4例创口有轻度感染.临床证明,本品对体表外伤出血有止血、消炎作用,并且对粘膜出血(如鼻衄等)亦有一定效果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灰叶根
- 鼠矢枣
- 戎盐
- 三裂叶犁头尖
- 半夏曲
- 雷公七
- 乌桕
- 鸡胆
- 鹬肉
- 散血莲
- 缩砂蜜
- 女贞叶
- 麒麟吐珠
- 鹿靥
- 台湾榕
- 网脉旋蒴苣苔
- 旱冬瓜
- 苦菜花子
- 鸡脑
- 玳玳花
- 钩藤根
- 辣辣菜
- 长果荜茇
- 龙眼叶
- 猪肚木
- 木本胡枝子皮
- 曲毛露珠草
- 肾子草
- 大皂角
- 地膜香
- 蛇头草
- 簇生卷耳
- 水牛尾
- 玳瑁肉
- 金猫头
- 紫玉簪
- 黄金线
- 长尾复叶耳蕨
- 豌豆七
- 椰子油
- 八角香
- 球花马蓝
- 矮柳穿鱼
- 紫藤子
- 篦子草
- 黑沙蒿根
- 树腰子
- 阿育魏实
- 剑叶耳草
- 慈竹根
- 鲫鱼头
- 鄂豆根
- 无患子中仁
- 猪脾
- 山柏
- 马银花
- 广防己
- 阿里红
- 紫油木
- 扁竹测
- 紫苏梗
- 鹿血
- 菜豆树
- 小檗
- 高山黄华根
- 青棉花藤叶
- 蜂房
- 泡花子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粉苞苣
- 越南樟皮
- 石刷把
- 红吹风
- 栉叶蒿
- 鸡雪莲
- 肉珊瑚
- 爬山虎
- 雪乌
- 牛齿
- 江珧柱
- 诃子
- 刺蓬花
- 桂木干
- 粉霜
- 蛤蟆草
- 野兔骨
- 千层楼
- 雕骨
- 紫色翼萼
- 阿利藤
- 七里香
- 长柄臭黄荆
- 雪山芪
- 屎咕咕
- 短齿楼梯草
- 胃友果
- 鸡尾木
- 鸡肉
- 猪毛草
- 飘拂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