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柄茄
《中华本草》:旋柄茄
拼音注音
Xuán Bǐnɡ Qié
别名
螺旋茄、百两金、大苦溜溜、苦凉菜、旋桔茄、跌打西、理肺散、倒提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旋花茄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spirale Rox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全草,切段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0.5-3m。全株光滑无毛。茎绿色,圆形,嫩枝略有棱。单叶互生,有时两叶对生于枝的同侧;叶柄长2-3cm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9-20cm,宽4-8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下延成叶柄,全缘。聚伞花序螺旋状生于枝杆上,有时和地对生;总花梗长3-12cm;花柄细长,达2cm;萼杯状,长约2mm,5浅裂,萼齿圆,钝或不明显;花冠白色,裂片5,长卵状披针形;雄蕊5;子房卵形,2室,柱头截形。浆果球形,橘黄色,直径7-8mm;种子多数,压扁。花期夏秋,果期冬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溪边灌木中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西贵州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从叶和果实中分得澳洲茄胺(solasodine),得率分别为0.06%和0.12%。从叶和茎中还分得西红柿烯胺(tomatidenol),15α-羟基西红柿烯胺(15α-hydroxytomatidenol)和雅姆皂甙元(yamogenin)。从根中分得26,28-断茄啶-5,22(28)-二烯-3, 16-二醇(etioli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。主感冒发热;咳嗽;咽喉痛;疟疾;腹痛;腹泻;菌痢;小便短赤;膀胱炎;风湿跌打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旋柄茄
拼音注音
Xuán Bǐnɡ Qié
别名
旋花茄、跌打须、大苦溜溜、苦凉菜、理肺散、倒提壶
来源
茄科旋柄茄Solanum spirale Roxb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。主治感冒发热,咳嗽,咽喉痛,疟疾,腹痛,腹泻,菌痢,小便短赤,膀胱炎,风湿跌打,疮疡肿毒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细叶马料梢
- 细轴荛花
- 仙环小皮伞
- 消毒药
- 小獐毛
- 兴安白头翁
- 小麦麸
- 橡木皮
- 小谷精草
- 胡葱子
- 夏至草
- 小一把抓
- 淡豆豉
- 小粘药
- 仙茅参
- 溪黄草
- 旋覆花根
- 西洋参
- 仙鹤草
- 纤齿卫矛
- 夏枯草
- 向日葵
- 新疆羌活
- 熊胆
- 相思子
- 小赤麻
- 狭叶竹节参
- 旋复花根
- 小白蒿
- 小白鱼
- 仙掌子
- 玄台
- 小过路黄
- 蝎子草
- 小青
- 象牙参
- 溪荪
- 鬼灯笼根
- 熊油
- 狭叶桃叶珊瑚
- 豨莶果
- 小二仙草
- 显子草
- 小白薇
- 碎米柴
- 神曲
- 犀牛皮
- 小蓝花地丁
- 向天蜈蚣
- 西藏凹乳芹根
- 纤冠藤
- 虾须草
- 心叶黄花仔
- 细葛缕子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腺花香茶菜
- 新疆雪莲
- 西藏花椒
- 小花酸藤子
- 桂枝
- 小花八角枫
- 藓生马先蒿
- 心叶兔耳风
- 象皮
- 显脉香茶菜
- 喜树
- 夏丸
- 小麦
- 兴安升麻
- 小麦苗
- 绣球藤
- 小苏苏棵花
- 小白撑
- 蟹
- 小黑菇
- 小花鸢尾根
- 响铃草
- 血风藤
- 序梗女贞
- 星色草
- 小紫金牛
- 虾筏草
- 肖鸢尾根
- 狗泡草
- 杏香兔耳风
- 秀丽槭
- 缬草
- 虾壳钱
- 新疆香堇
- 绣球防风
- 星蕨
- 象牙草
- 犀肉
- 小金牛草
- 夏枯草露
- 细叶刺针草
- 小红人
- 木椒根
- 松鼠
- 小绿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