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白绵参
《中华本草》:小白绵参
拼音注音
Xiǎo Bái Mián Shēn
别名
小儿惊风药、高脚鼠耳草、婆婆指甲草、破花絮草、鹅秧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簇生卷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lb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,有时为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簇生或单生,有短柔毛。单叶对生,茎基部叶近匙形或倒卵形,基部渐狭;中上部的近无柄,狭卵形至披针形,长1-3cm,宽3-10mm,两面均有贴生短柔毛,边缘有密缘毛。花序为二歧状的聚伞花序,顶生;花梗密生长腺毛,长为萼片的3-4倍,苞和小苞通常叶状;萼片5,披针形,背面密生腺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状长圆形,微短于萼片,先端2裂,基部无毛或有睫毛;雄蕊10;花托5。蒴果长为宿存萼片的2倍。种子褐色,有瘤状突起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山地林缘、田边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西南及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药理作用
药理试验表明,煎剂对麻醉猫及家兔经腹腔或十二指肠给药均有明显降压作用。正常家兔慢性实验,6g/kg灌胃降压效果大于5mg/kg利血平之效。
性味
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消肿。主感冒发热;小儿高热惊风;痢疾;乳痈初起;疔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五眼果树皮
- 岩葱
- 西南槐树
- 小狗脊
- 燕窝
- 下冈哇
- 伞莎草
- 尖齿耳蕨
- 野厚朴花
- 芒萁骨根
- 葡萄根
- 滇山茶
- 玫瑰露
- 薄荷脑
- 香茶菜
- 迎山红
- 香港四照花
- 紫椴
- 黄背草苗
- 扶桑花
- 了哥利
- 石豆瓣
- 鹅肠菜
- 红胡豆七
- 地胆
- 土当归
- 书带蕨
- 美丽胡枝子根
- 盐匏藤果
- 牡狗阴茎
- 滴水珠
- 田麻
- 乌蛇胆
- 冲天伞
- 药鼠李实
- 苦楝花
- 松萝
- 白鹤菌
- 大马蓼
- 田高粱
- 一品红
- 丁香根
- 齐墩果
- 豺皮
- 三枝标
- 黄果茄
- 千金藤
- 柳絮
- 结香花
- 寒莓
- 三蕊草
- 牛金子
- 老鸦花藤
- 石榕
- 金猫头
- 薄荷素油
- 含羞草
- 假菠萝
- 蝌蚪
- 排草香
- 空柄假牛肝
- 山麻黄
- 兰花石参
- 针叶火绒草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小垂头菊
- 红叶木姜子根
- 台蘑
- 毛茎马兰
- 三七叶
- 竹叶参
- 越南悬钩子
- 莿(木冬)
- 元元草
- 总序绿绒蒿
- 红蒂蛇
- 风藤草
- 漏斗苣苔
- 山苏木
- 大乌金草
- 鹿寿草
- 崖姜
- 枸杞叶
- 钉耙七
- 败毒草
- 水朝阳花
- 石梓
- 荷莲豆草
- 骆驼黄
- 铁草鞋
- 兔头骨
- 带刺马鞭
- 黄花蒿
- 对虾壳
- 钭叶榕
- 柴桂
- 蛇疙瘩
- 东风橘根
- 露蜂房
- 倒爪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