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白绵参
《中华本草》:小白绵参
拼音注音
Xiǎo Bái Mián Shēn
别名
小儿惊风药、高脚鼠耳草、婆婆指甲草、破花絮草、鹅秧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簇生卷耳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stium caespitosum Gillb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,有时为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簇生或单生,有短柔毛。单叶对生,茎基部叶近匙形或倒卵形,基部渐狭;中上部的近无柄,狭卵形至披针形,长1-3cm,宽3-10mm,两面均有贴生短柔毛,边缘有密缘毛。花序为二歧状的聚伞花序,顶生;花梗密生长腺毛,长为萼片的3-4倍,苞和小苞通常叶状;萼片5,披针形,背面密生腺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状长圆形,微短于萼片,先端2裂,基部无毛或有睫毛;雄蕊10;花托5。蒴果长为宿存萼片的2倍。种子褐色,有瘤状突起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0m以下的山地林缘、田边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西南及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药理作用
药理试验表明,煎剂对麻醉猫及家兔经腹腔或十二指肠给药均有明显降压作用。正常家兔慢性实验,6g/kg灌胃降压效果大于5mg/kg利血平之效。
性味
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消肿。主感冒发热;小儿高热惊风;痢疾;乳痈初起;疔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苣
- 彩斑桑勒草
- 苦楝皮
- 类梧桐
- 野茄树
- 山矾根
- 牛胆参
- 橄榄
- 烧伤藤
- 茯神木
- 朱兰
- 华东瘤足蕨
- 罗望子叶黄檀
- 荷蒂
- 白升麻
- 寒莓叶
- 补骨脂
- 剑叶紫金牛
- 野兔毛
- 鹳骨
- 路旁菊
- 火秧竻
- 冰糖
- 浙贝母
- 月桂子
- 红毒茴
- 豆蔻壳
- 牛舌草
- 南酸枣
- 蒒实
- 草灵仙
- 艾虎
- 细叶桉叶
- 喜树叶
- 向日葵花
- 酸枣肉
- 兔肝
- 柏树根
- 小麦苗
- 紫阳花
- 八月瓜
- 观音竹
- 羊舌树
- 大叶蛇泡簕
- 翡翠
- 紫木通
- 华南紫萁
- 候风藤
- 湖北海棠
- 竹鼠子牙
- 澄茄子
- 老虎耳根
- 薄荷露
- 瑞香根
- 跌打老
- 地盘松球
- 蓼螺
- 熊尾草
- 金雀儿
- 羊蹄草
- 姜三七
- 野葱
- 蓝花侧金盏
- 黄毛榕
- 刻裂紫堇
- 虎头兰
- 西藏鸡爪草花
- 番薯
- 粗毛蹄盖蕨
- 莲须
- 樟树皮
- 獭胆
- 千里马
- 盘石龟
- 粗糠柴
- 水冬瓜叶
- 地骷髅
- 黄断肠草
- 枫香脂
- 异型莎草
- 蒙古扁桃
- 三铃子
- 水龙胆草根
- 咸秋石
- 马唐
- 兴安薄荷
- 灰凤梨
- 迎春花叶
- 柔软石韦
- 柳白皮
- 白绒草
- 木姜子茎
- 红三七
- 翠雀花
- 落花生
- 括金板
- 老君须
- 马蹄草
- 大五爪金龙
- 大扁竹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