蓼螺
《中华本草》:蓼螺
拼音注音
Liǎo Lu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骨螺科动物蛎敌荔枝螺及疣荔枝螺的壳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urpura gradata Jonas[Thais trigona(Reeve)]2.Purpura clavigera Kuster[Thais clavigera Kiuster]采收和储藏:退潮后,于沙滩捕捉,捕得后,沸水烫死,去肉取壳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1.蛎敌荔枝螺,贝壳呈菱形,质坚厚,一般壳高31mm左右,宽20mm,大者高33mm,宽21mm,螺旋部短,螺层约6层,缝合线呈浅沟状。壳顶尖,光滑。体螺层上部膨大,基部缩小,形成螺体两端略尖细。壳表黄白色或青灰色,有灰褐色或棕色的不规则纵纹,杂有紫褐色斑,各螺层具螺旋肋,肋间还有细肋。每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的壳面征凹,成为一弧面。壳口长卵圆形,内面淡黄色,有棕色斑纹和肋。外唇薄,边缘有多数褶襞;内唇后部略薄,前部加厚,脐浅,仅残留小的凹陷。前沟较短,为一小缺口。厣角质,棕色。2.疣荔枝螺,贝壳纺锤形,质坚厚,一般高25-33mm,宽16-21mm,螺层约6层,缝合线极浅,螺旋部略高,壳历略膨胀,有较细螺肋,生长线细密。壳表灰绿色或黄褐色,常杂以白色纵条纹。各螺层具有棕褐色的旋形疣肋,以肩部的疣肋较粗大,由边疆的疣状突起组成,体螺层膨大,有5条旋形疣肋,上2条粗大,下3条较细弱。壳口卵圆形,内面黄白色或粉黄色,有瓷光,外唇薄,内侧为紫褐色,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,有瓷光,外唇薄,内侧为紫褐色,有与壳面肋间相应的5个齿突,内唇加厚,淡黄色,遮盖假脐。前沟短,缺刻状厣角质,薄,棕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活于潮间至低潮线下1.5m左右的岩石海底,或在河口附近有附着物的泥沙质海底,雌雄异体,4-10月为产卵其,。卵鞘筒状,黄色,内含卵子40-250个,产卵不止1次。肉食性,为牡蛎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。2.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潮下带岩礁间,常附着在牡蛎的空壳内。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。资源分布:1.我国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2.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。
形状
性状鉴别(1)蛎敌荔枝螺,贝壳小型,近于菱状,两端尖细,表面青灰色中略带白色,具有灰褐色中棕色不规则的细肋,壳口长卵圆形,内面淡黄色,有棕黄色花方和肋。气微,味微咸。[br](2)疣荔枝螺,贝壳较小,略中小型椭圆形,高约33mm,宽约21mm。螺层约6层,缝合线浅,不明显。螺旋部约为壳高的1/3,每一螺层中部有环列明显的疣状突起。体螺层有5裂疣状突起。整个壳表面密布较细的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纹。表面灰白色,突起部呈黑灰色。壳口卵圆形,内面淡黄色,有大块黑色或褐色斑。外唇薄,内唇淡黄色,略直,光滑。质坚硬。气微,味微咸。
化学成分
1.疣荔枝螺,贝壳含锰铁、钴、镍、铜、锌、镉、锶等微量元素,并含消旋-α-亚氨二丙酸(meso-α-iminodipropionic acid),左旋-α-亚氨丙酰乙酸(D-α-iminopropioacetic acid),含挥发性化合物丙酮(acetone),硫化氢(hydrosulfuric acid),甲基硫醇(methyl mercaptan),甲硫醚(dimethyl sulfide),二甲基化二硫醚(dimethyl disulfide),泰尔维尔定(tyriverdin)A、B,泰尔红紫(tyian purple)。[br]2.蛎敌荔枝螺,贝壳含碳酸钙、微量元素铁、铜等,并含甘氨酸(glycine),天冬氨酸(aspartic acid),丝氨酸(serine),丙氨酸(alanine)等,以及脂类、胆甾醇(cholesterol)。还含β,β-二-甲基丙烯酰胆碱(β,β-di-methylacrylcholine),丙烯酰胆碱(acrylcholine)等。
药理作用
蛎敌荔枝螺含有β,β-二-甲基丙烯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。前者能兴奋颈动脉窦受体,刺激呼吸和兴奋交感神经节,还有阻碍神经肌肉传导的作用。后者具有神经肌肉传导性能,并显尼古丁作用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功能主治
软肾散结;清热解毒。主淋巴结结核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25g。外用:适量,煅灰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鹇
- 大花威灵仙
- 枫香树根
- 黄毛榕
- 冰糖草
- 阴阳枫
- 膜蕨囊瓣芹
- 红马蹄草
- 华东瘤足蕨
- 荠宁
- 洋葱
- 盘石龟
- 胡桃仁
- 野丹参
- 旋花
- 一品红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漏斗菜
- 覆盆子
- 马蔺花
- 松根
- 补骨脂
- 八角莲
- 李根皮
- 土百部
- 瑞香根
- 鼻烟
- 火秧竻
- 铁苋
- 甘遂
- 荷蒂
- 艾虎
- 蒒实
- 兔肝
- 黄皮果
- 干檀香
- 头花杜鹃
- 酸枣肉
- 华南紫萁
- 厚叶牛耳草
- 紫木通
- 寒莓叶
- 薯莨
- 柏树根
- 金花菜
- 猪靥
- 牛心果
- 裂果卫矛
- 候风藤
- 湖北海棠
- 红毒茴
- 野辣烟
- 羊角藤
- 石蔓藤
- 野京豆
- 野草香
- 鄂西天胡荽
- 南酸枣
- 驴蹄草
- 过江龙
- 何首乌
- 灯油藤子
- 蓼螺
- 冬葵叶
- 虫莲
- 野葱
- 癣草
- 大叶蛇泡簕
- 马唐
- 土贝母
- 粗毛蹄盖蕨
- 石笔海胆
- 鸡挂骨草
- 石燕
- 水冬瓜叶
- 薄荷露
- 凤仙
- 莱菔子
- 异型莎草
- 莲须
- 豆瓣绿
- 了哥王
- 芭茅果
- 蒙古扁桃
- 三铃子
- 秘鲁香胶
- 咸秋石
- 苦草
- 兴安薄荷
- 落新妇
- 白绒草
- 白垩铁线蕨
- 黄泡子
- 括金板
- 甜瓜花
- 毒鱼藤
- 砗磲
- 灵寿茨
- 鼋甲
- 桂木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