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寿草
《*辞典》:鹿寿草
拼音注音
Lù Shòu Cǎo
别名
鹿寿茶、鹿衔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。夏末采收,取全草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直立,近圆形,或略具角棱。单叶互生,近于丛出;叶片卵圆形,先端圆,全缘或有细疏锯齿,基部楔形或略带圆形,革质;叶柄长度与叶片几相等、或稍长,扁平带紫色。花白色,生于花茎上端,排列成总状花序;花萼5深裂;花瓣5片。蒴果扁球形,成热时多裂开,散出种子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树林下,或岩石阴湿处。分布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形状
干燥茎淡棕色,近于圆形,有纵纹。叶3~5片,多皱缩,卷曲或破碎不全,完整的叶呈广卵圆形,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及叶柄紫绿色。以叶上面色绿、下面色紫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叶含鹿蹄草亭、熊果酚甙、梅笠草灵、水晶蓝甙、槲皮素、β-谷甾醇、α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卅一(碳)烷。
药理作用
魔蹄草亭有利尿作用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则无效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药志》:"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陕西中药志》:"常作调经药。代茶饮,用于妇科阴虚、白带。"
②《陕西草药》:"补肾壮阳,收敛止血。治虚劳咳嗽,风寒湿痹,半身不遂.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蔓荆子
- 鸡爪槭
- 矮柳穿鱼
- 龙虾
- 蛇藤
- 兔儿伞
- 龙眼树皮
- 粟米草
- 地瓜
- 赤茯苓
- 肉豆蔻衣
- 心叶虎耳草
- 大叶黄杨根
- 大山芝麻
- 寒莓叶
- 神香草
- 九节风
- 乳白香青
- 石笔海胆
- 赪桐
- 短齿楼梯草
- 小叶眼树莲
- 阿月浑子
- 三角泡
- 栀子
- 木瓜
- 仙人球
- 岩莴苣
- 骆驼蹄瓣
- 水稻清
- 红楤木
- 鸡根
- 松根
- 云南油杉
- 鸡屎白
- 番薯
- 野葱
- 罗汉松
- 剪红纱花
- 山桂花
- 雪上一枝蒿
- 笑靥花
- 红葱
- 斯里兰卡肉桂
- 小叶石楠
- 薄荷
- 地黄
- 扇叶人字果
- 鹈鹕油
- 雅丽千金藤
- 黄鳝藤
- 八仙花
- 刚毛香茶菜
- 花叶竹芋
- 竹柏根
- 白鱼
- 松下兰
- 山茶花
- 荩草
- 金丝桃
- 黑参
- 柠条籽
- 野菰
- 肥猪苗
- 葛上亭长
- 黄栎
- 山楂
- 百步还阳丹
- 丝瓜子
- 向日葵子
- 台湾千金藤
- 鱼肝油
- 紫玉簪
- 交翅木
- 掌叶榕
- 树锦鸡儿
- 虎睛
- 焰爵床
- 半枫荷根
- 三品一枝花
- 广金钱草
- 泡花子
- 独脚乌桕叶
- 凤凰衣
- 紫菀
- 红大戟
- 星毛蕨
- 青丝线
- 光慈姑
- 穿鱼藤
- 小果倒地铃
- 马缨杜鹃
- 麻花
- 粉绿益母草
- 老鸦柿
- 麦芽
- 麻滓
- 麻鱼骨
- 马蔺子
- 马蔺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