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寿草
《*辞典》:鹿寿草
拼音注音
Lù Shòu Cǎo
别名
鹿寿茶、鹿衔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。夏末采收,取全草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直立,近圆形,或略具角棱。单叶互生,近于丛出;叶片卵圆形,先端圆,全缘或有细疏锯齿,基部楔形或略带圆形,革质;叶柄长度与叶片几相等、或稍长,扁平带紫色。花白色,生于花茎上端,排列成总状花序;花萼5深裂;花瓣5片。蒴果扁球形,成热时多裂开,散出种子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树林下,或岩石阴湿处。分布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形状
干燥茎淡棕色,近于圆形,有纵纹。叶3~5片,多皱缩,卷曲或破碎不全,完整的叶呈广卵圆形,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及叶柄紫绿色。以叶上面色绿、下面色紫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叶含鹿蹄草亭、熊果酚甙、梅笠草灵、水晶蓝甙、槲皮素、β-谷甾醇、α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卅一(碳)烷。
药理作用
魔蹄草亭有利尿作用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则无效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药志》:"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陕西中药志》:"常作调经药。代茶饮,用于妇科阴虚、白带。"
②《陕西草药》:"补肾壮阳,收敛止血。治虚劳咳嗽,风寒湿痹,半身不遂.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芥子
- 红雀珊瑚
- 假葡萄
- 展花乌头
- 红轮千里光
- 天竹黄
- 离根香
- 柯蒲木
- 孔雀尾
- 通城虎
- 骨把
- 大白顶草
- 鲨鱼翅
- 剑叶耳草
- 白芥
- 小芸木
- 华山矾根
- 山五味子根
- 大画眉草
- 麻油
- 工布乌头
- 藤仲
- 岩白菜
- 九龙藤叶
- 穗花蛇菰
- 吉笼草
- 旱前胡
- 朱蕉
- 野杜仲果
- 食茱萸
- 素兴花
- 巴豆壳
- 苦瓜子
- 毛叶石楠根
- 火绳树
- 羊蹄实
- 开口箭
- 胆南星
- 细花丁香蓼
- 水泽兰
- 地花生
- 西伯利亚蓼
- 毛杨梅皮
- 小麦
- 盘羊睾丸
- 苦艾
- 细叶藤柑
- 苍蝇草
- 九头妖
- 软丝藻
- 面筋
- 红山药
- 霞天曲
- 歪头菜
- 河豚鱼肝油
- 辣根菜
- 木半夏叶
- 太白贝母
- 山莓
- 软皮树
- 瘤毛獐牙菜
- 鹿胎
- 老白花树皮
- 红豆
- 戴星草
- 假木豆
- 大管
- 番石榴干
- 迎春花
- 越橘叶
- 柚皮
- 棱子芹
- 茱卷皮
- 慈姑花
- 滇藁本
- 五脉山黧豆
- 川党参
- 粘毛鼠尾草果
- 蓬蘽
- 鼠李根
- 蜘蛛草
- 团花
- 孩儿茶
- 地锦
- 东北蛔蒿
- 枸橘叶
- 卤碱
- 羖羊角
- 苔垢菜
- 饱饭花果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樟梨
- 苍耳根
- 鸭皂树根
- 鬼目
- 韭菜莲
- 鸡脚草乌
- 蘡薁藤
- 盐蒿
- 牦牛胆结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