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寿草
《*辞典》:鹿寿草
拼音注音
Lù Shòu Cǎo
别名
鹿寿茶、鹿衔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。夏末采收,取全草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直立,近圆形,或略具角棱。单叶互生,近于丛出;叶片卵圆形,先端圆,全缘或有细疏锯齿,基部楔形或略带圆形,革质;叶柄长度与叶片几相等、或稍长,扁平带紫色。花白色,生于花茎上端,排列成总状花序;花萼5深裂;花瓣5片。蒴果扁球形,成热时多裂开,散出种子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树林下,或岩石阴湿处。分布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形状
干燥茎淡棕色,近于圆形,有纵纹。叶3~5片,多皱缩,卷曲或破碎不全,完整的叶呈广卵圆形,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及叶柄紫绿色。以叶上面色绿、下面色紫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叶含鹿蹄草亭、熊果酚甙、梅笠草灵、水晶蓝甙、槲皮素、β-谷甾醇、α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卅一(碳)烷。
药理作用
魔蹄草亭有利尿作用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则无效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药志》:"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陕西中药志》:"常作调经药。代茶饮,用于妇科阴虚、白带。"
②《陕西草药》:"补肾壮阳,收敛止血。治虚劳咳嗽,风寒湿痹,半身不遂.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龙爪叶
- 鹿角胶
- 关木通
- 维氏假瘤蕨
- 龙舌箭
- 痢止蒿
- 王母钗
- 无患树蔃
- 鹿角草
- 鸬鹚翅羽
- 网脉山龙眼
- 地精草
- 龙须眼子菜
- 微籽
- 白果紫草
- 直杆蓝桉叶
- 罂粟壳
- 小花清风藤
- 野山芝麻
- 百解马兜铃
- 麻叶绣球果
- 金纳香
- 小花鸢尾根
- 黑顶卷柏
- 眼睛草
- 龙须菜
- 血竭
- 旱前胡
- 人参芦
- 金盏菊
- 鸡蛋七
- 郁李根
- 锁阳
- 落花生枝叶
- 泽泻叶
- 海金沙
- 水飞蓟
- 蛇葡萄根
- 蝮蛇骨
- 礜石
- 多叶花椒
- 野芋叶
- 地红子
- 刺柏
- 小百部
- 升药底
- 眼镜蛇
- 狼把草
- 罗锅底
- 钻秆虫
- 龙虾
- 象皮木
- 巴巴花
- 竹节海棠
- 费菜
- 滇西风毛菊
- 石首鱼鲞
- 马槟榔
- 花蝴蝶根
- 素兴花
- 姜黄草
- 獾骨
- 大树甘草
- 鞭打绣球
- 色赤杨
- 山姜花
- 云芝
- 蟋蟀
- 野漆树根
- 旋花
- 杉材
- 梓实
- 小金挖耳
- 红色新月蕨
- 芦荟
- 鹿梨
- 杉寄生
- 石凤丹
- 急性子
- 东北红豆杉
- 艾片
- 冬瓜藤
- 锈钉子
- 红须须
- 毛麝香
- 咸酸蔃
- 燕子尾
- 驴肉
- 虎头兰
- 蓝叶藤
- 蜈蚣
- 红皮云杉
- 石楠
- 野鹅脚板
- 腥藤
- 白花映山红
- 苦地丁
- 山藤藤秧
- 铁苋
- 鼹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