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寿草
《*辞典》:鹿寿草
拼音注音
Lù Shòu Cǎo
别名
鹿寿茶、鹿衔草(《陕西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鹿蹄草科植物日本鹿蹄草的全草。夏末采收,取全草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草本。茎直立,近圆形,或略具角棱。单叶互生,近于丛出;叶片卵圆形,先端圆,全缘或有细疏锯齿,基部楔形或略带圆形,革质;叶柄长度与叶片几相等、或稍长,扁平带紫色。花白色,生于花茎上端,排列成总状花序;花萼5深裂;花瓣5片。蒴果扁球形,成热时多裂开,散出种子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树林下,或岩石阴湿处。分布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形状
干燥茎淡棕色,近于圆形,有纵纹。叶3~5片,多皱缩,卷曲或破碎不全,完整的叶呈广卵圆形,边缘有不明显的细齿,上面暗绿色,下面及叶柄紫绿色。以叶上面色绿、下面色紫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叶含鹿蹄草亭、熊果酚甙、梅笠草灵、水晶蓝甙、槲皮素、β-谷甾醇、α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齐墩果酸、卅一(碳)烷。
药理作用
魔蹄草亭有利尿作用。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很轻度的抑制作用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则无效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药志》:"苦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陕西中药志》:"常作调经药。代茶饮,用于妇科阴虚、白带。"
②《陕西草药》:"补肾壮阳,收敛止血。治虚劳咳嗽,风寒湿痹,半身不遂.足膝无力及各种出血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鸭涎
- 干檀香根
- 狼牙委陵菜
- 沙糖根
- 甜瓜子
- 茴香茎叶
- 蝴蝶藤
- 莲房
- 十大功劳叶
- 黄花獐牙菜
- 博落回
- 狭绿叶线蕨
- 鲎肉
- 山棯子
- 杨梅
- 九节风
- 葛上亭长
- 紫萁贯众
- 黄花忍冬
- 马比木
- 书带蕨
- 条裂山莴苣
- 黄花地桃花
- 黄鼠肉
- 矮脚苦蒿
- 墙草
- 蘘荷子
- 橘饼
- 佛指甲
- 短冠草
- 海月壳
- 短齿楼梯草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甘土
- 入地金牛
- 清沙草
- 天茄子
- 石菖蒲
- 红花月见草
- 鲛鲨白
- 广防己
- 豹皮樟
- 蛤蜊肉
- 西藏圆柏
- 隔山消
- 萹蓄
- 鱼蓼
- 眼睛草
- 野火球
- 牛心果
- 兔打伞
- 柱果木榄叶
- 珠儿参叶
- 山刺梨
- 猫须草
- 贯众
- 过江藤
- 红铧头草
- 湖北麦冬
- 小青藤香
- 野罂粟壳
- 滴水珠
- 荩草
- 栗树皮
- 东北桤木
- 合萌
- 乌头叶蛇葡萄
- 马蔺花
- 猪鬃凤尾蕨
- 枸骨树皮
- 苦菜花子
- 崇澍蕨
- 秋葵
- 紫云菜
- 掌羽凤尾蕨
- 白杨叶
- 蓼螺
- 鹿角草
- 狗屎花
- 沙糖木
- 刺针草
- 蝙蝠葛叶
- 锡叶藤
- 心叶虎耳草
- 浙江过路黄
- 獭肝
- 鸡内金
- 大叶桉果
- 树三角枫
- 冬瓜藤
- 一皮草
- 草原老鹳草
- 毒根斑鸠菊
- 丽春花果实
- 高粱根
- 山东肿足蕨
- 金匙叶草
- 吴萸叶五加
- 蚕砂
- 扁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