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眼树皮
《*辞典》:龙眼树皮
拼音注音
Lónɡ Yǎn Shù Pí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树皮的韧皮部。
功能主治
治疳积,疔疮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能杀虫,可洗疳疮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治疳积及疳眼;煅末止血,收敛生肌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。外用:煎水洗或煅存性研末撒。
复方
①消肿解毒,治疔疮发炎:龙眼树二层皮三钱,冲开水炖服。(福建)
②治睾丸炎:龙眼树皮(去外层粗皮,用二层皮)刮如竹茹状,每次用四至五钱,煎水去滓,临服时冲白酒半茶杯饮下,日服二次。(《江西中医药》(8):49,1958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龙眼树皮
拼音注音
Lónɡ Yǎn Shù Pí
英文名
Longan Bark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.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mocarpus longan Lour.[Euphoria longan(Lour.)Steud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的韧皮部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龙眼 常绿乔木,高通常10m左右。具板根。小枝粗壮,被微柔毛,散生苍白色皮孔。偶数羽状复叶,互生;叶连柄长15-30cm,或更长;小叶4-5对,很少3或6对,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mm;叶片薄革质,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两侧常不对称,长6-15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有时稍钝头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粉绿色,两面无毛。花序大型,多分枝,顶生和近枝腋生,密被星状毛;花梗短;萼片近革质,三角状卵形,长约2.5mm,两面均被黄褐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;萼片、花瓣各5,花瓣乳白色,披针形,与萼片近等长,仅外面被微柔毛;雄蕊8,花丝被短硬毛。果近球形,核果状,不开裂,直径1.2-2.5cm,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,外面稍粗糙,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;种子茶褐色,光亮,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。花期3-4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西南部至东南部栽培很广,以福建、台湾最盛,广东次之,多栽培于堤岸和园圃,广东、广西南部及云南亦见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肺;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杀虫消积;解毒敛疮。主疳积;疳疮;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煎水洗;或煅存性研末撒。
各家论述
1.《岭南采药录》:能杀虫,可洗疳疮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治疳积及疳眼;煅末止血,收敛生肌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椎连栎
- 龙爪豆
- 污毛粗叶木
- 鲎胆
- 大叶青木香
- 无缝珠
- 鹿寿草
- 鳢鱼胆
- 荭草
- 粗毛鳞盖蕨
- 黄花稔
- 臭樟
- 香蓼
- 止泻木皮
- 榛蘑
- 紫金皮
- 朴树
- 有柄石韦
- 白榄根
- 秋木瓜
- 蝇子草
- 香根芹根
- 戟叶瓦韦
- 薯莨
- 红花雪莲花
- 小檗
- 商陆
- 牛巴嘴
- 无柄卫矛
- 亚乎奴
- 裂叶秋海棠
- 泽泻
- 益母草花
- 蒙古马兰
- 苎麻梗
- 野慈姑
- 儿茶
- 对叉疔药
- 镰萼虾脊兰
- 九头妖
- 聚花风铃草
- 蚌兰叶
- 金樱叶
- 杯苋
- 地柏枝
- 红果冬青根
- 西藏羊耳兰
- 过岗龙
- 白蜡花
- 半截叶
- 小盘木
- 棕榈
- 车前草
- 红须须
- 南岭黄檀
- 美洲凌霄
- 金莲花
- 苦竹沥
- 紫柚木
- 黄花补血草
- 蟋蟀
- 毛花点草
- 毛鬼头伞
- 紫背草
- 狐心
- 狗头芙蓉
- 石萝藦
- 鲮鱼
- 白豆
- 番红花
- 岗梅
- 小叶莲
- 海龟胶
- 网脉山龙眼
- 鲎尾
- 白花灯笼
- 刘寄奴
- 麻叶绣球
- 环草
- 醉针茅
- 老虎泡
- 和他草
- 鹅绒藤
- 花血藤
- 野猪蹄
- 黄背草果
- 褐带环口螺
- 四时青
- 蛤蒌
- 笔仔草
- 野大豆藤
- 粗糠柴
- 腹水草
- 卵叶寄生
- 粳谷奴
- 走茎丹参
- 草柏枝
- 红花点地梅
- 露兜竻蔃
- 筋骨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