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梨木根
《中华本草》:绛梨木根
拼音注音
Jiànɡ Lí Mù Gēn
别名
黑龙须、鹿角刺根、绿皮刺根。
英文名
Root of thinleaf buckthorn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鼠李科植物薄叶鼠李Rhamnus leptophylla Schneid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mnus leptophylla Schneid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薄叶鼠李 灌木或稀小乔木,高达5m。幼枝对生或近对生,褐色或黄褐色,平滑无毛,有光泽。叶对生或近对生;叶柄长0.8-2cm,有短柔毛;托叶线形,早落;叶片纸质,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2-5cm,先端短急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仅沿脉腋有簇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绿色,成聚伞花序或簇生于短枝端;花萼4裂;花瓣4;雄蕊4;花柱2半裂。核果球形,直径4-6mm,基部有宿存萼筒,成熟时黑色。种子宽倒卵圆形,背面具纵沟。花期3-5月,果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700-2600m的山坡、山谷、或路旁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 l-o-甲基肌醇(Bornesitol)。
性味
苦;涩;平
归经
脾;胃;肾经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;行气化滞;行水;散瘀。主肺热咳嗽;食积;便铋;脘腹胀痛;水肿;痛经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注意
《重庆草药》:体弱、脾虚无积者勿用,孕、产妇忌服。
复方
①治丹停、膨胀:绛梨木根研末,煮甜酒服(服后出现便泻)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②下水臌,消肿胀、胸水:鹿角刺根一两,拳参五钱。水煎分三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③治肺热咳嗽:鹿角刺根三至五钱。水煎分三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黄肿病,酒疾,心膨胀,酒炒合叶用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消食顺气,治胸前饱胀及停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绛梨木根
拼音注音
Jiànɡ Lí Mù Gēn
别名
嚼连根、孟子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黑龙须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铁包金、鹿角刺根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。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为鼠李科植物薄叶鼠李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化学成分
含1-o-甲基肌醇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苦,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涩微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消食,行水,去痪。治食积饱胀,水肿臌胀,月经停闭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黄肿病,酒疾,心膨胀,酒炒合叶用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消食顺气,治胸前饱胀及停积。"
③《贵州草药》:"利水行气,消积通便,清热止咳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研末或浸酒。
注意
《重庆草药》:"体弱、脾虚无积者勿用,孕、产妇忌服。"
复方
①治丹停、膨胀:绛梨木根研末,煮甜酒服(服后出现便泻)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下水臌,消肿胀、胸水:鹿角刺根一两,拳参五钱。水煎分三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③治肺热咳嗽:鹿角刺根三至五钱。水煎分三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杜鹃花叶
- 浆水
- 淡秋石
- 水茄冬子
- 细叶大戟
- 杏花
- 菊苣根
- 杏树皮
- 石燕
- 珊瑚藻
- 筋骨散
- 灯油藤子
- 杧果核
- 石斛露
- 岩蒿
- 油茶根皮
- 滇南马钱
- 箭刀草
- 小蜡树
- 喜鹊肉
- 碎米蕨
- 丁锅树叶
- 茶膏
- 红药子
- 羊山刺
- 淡竹叶
- 斜叶榕叶
- 菊苣
- 细叶谷木
- 狗响铃
- 大一枝箭
- 细叶泥炭藓
- 小蕨萁
- 细草
- 蛤仔壳
- 滇地黄连
- 淡花当药
- 新木橿子
- 心叶百合
- 菥蓂子
- 矩圆线蕨
- 獭胆
- 小豆柴
- 小獐毛
- 向天蜈蚣
- 小青
- 旋覆花
- 新疆香堇
- 犀肉
- 礁膜
- 羊胡髭草
- 荚果蕨贯众
- 小麦苗
- 石风车子叶
- 渐尖毛蕨
- 偏翅唐松草
- 小米口袋
- 云母
- 筋藤
- 黑骨走马
- 滇茵陈
- 灯心草
- 细梗胡枝子
- 小红花
- 小羊桃
- 石萝藤
- 灯台莲
- 杜鹃花根
- 斑竹壳
- 细柄薯蓣
- 羊须
- 狭叶鸦葱
- 新疆藁本
- 大叶马尾连
- 树头菜根
- 棱枝槲寄生
- 大花剪秋罗
- 草木樨
- 渐尖叶独活
- 桦叶荚蒾
- 羊骨
- 羖羊角
- 小花琉璃草
- 瘦风轮
- 藏鮡肉
- 岩豆藤根
- 野芝麻根
- 血水草根
- 毛大丁草根
- 梵天花根
- 蚬肉海棠
- 金线草
- 血水草
- 木本胡枝子叶
- 栗壳
- 银白杨叶
- 光叶海桐叶
- 萤火
- 金莲花
- 橘红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