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蒟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蒟
拼音注音
Dà Yè Jǔ
别名
小肠风、野胡椒、山胡椒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大叶蒟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laetispicumC.DC.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蒟 木质攀援藤本,长达10m。枝无毛,干时变淡褐色。叶革质,有透明腺点,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稀椭圆形,长12-17cm,宽4-9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斜心形,两耳圆且常重叠,上面无毛,下面疏被长柔毛,叶脉羽状,但基部常有5条比较明显的掌状脉,最上1对离基5-8cm从中脉发出;叶柄短,一侧长2-5mm,另一侧长6-10mm,被短柔毛;叶鞘长2-3mm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,雄花序长约10cm;总花梗长1-1.5cm,无毛;花序轴被毛;苞片阔倒卵形,盾状,有缘毛;雄蕊2枚,花药2室,花丝肥厚,长约1.2mm;雌花序与雄花序近等长,在果期延长并增粗;花序轴密被粗毛;苞片倒卵状长圆形,上面贴生于花序轴上,仅边缘分离,盾状,有缘毛;子房卵形,柱头4,先端短尖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约5mm,果柄与果近等长。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,攀援于树上或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表面淡褐色,有细纵纹,叶稍卷折,革质,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0-16cm,宽3-8cm,基部两侧偏斜,常具重叠的两耳,叶背有稀疏的长柔毛;叶柄较短,有柔毛。有时可见穗状花序,花序轴具毛。气香,味辛辣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瘀血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泡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小阴地蕨
- 螳螂跌打
- 地柏枝
- 朱砂草
- 大毛红花
- 满天星
- 红轮千里光
- 毛稔
- 紫丁香
- 橄榄
- 赤火绳
- 乌头叶蛇葡萄
- 苘麻子
- 蚱蜢
- 墙草
- 马兰
- 铁锈
- 豆瓣绿
- 莱菔子
- 疣果冷水花
- 管仲
- 雪猪肉
- 藤黄
- 灵砂
- 紫荆花
- 秘鲁香胶
- 九龙藤叶
- 降真香
- 黄连花
- 大白杜鹃
- 刺海松
- 大金牛草
- 破布草
- 黄泡子
- 鱼尾葵
- 甜瓜花
- 香草兰
- 竹鼠子油
- 红豆树
- 血人参
- 瓜馥木
- 尖连蕊茶根
- 血余
- 白淋草
- 姜三七
- 柠檬叶
- 见血封喉
- 多蒴曲尾藓
- 石膏
- 峨眉半边莲
- 白矾
- 鱼尾葵叶
- 鱼香根
- 酒饼叶根
- 银柴胡
- 红榔木
- 鲟鱼
- 益母草
- 大麦苗
- 鸮
- 清香桂
- 薄柱草
- 蛏
- 草果
- 白子菜
- 杯苋根
- 臭梧桐
- 五瓣寄生
- 野冬菊
- 獭皮毛
- 鳙鱼
- 樟树子
- 毛草龙
- 滇苦菜
- 荨麻
- 鳢鱼
- 博落回
- 花生衣
- 山羊肝
- 奶浆参
- 竹节草
- 火殃簕
- 黄皮果
- 过岗龙
- 野鸦椿根
- 榕树皮
- 竹凌霄
- 龙利叶
- 构菌
- 赛繁缕
- 硕苞蔷薇
- 黄樟
- 鸡翔草
- 野大豆藤
- 厚壳树
- 胡麻叶
- 黄唇鱼心
- 胡麻花
- 石蔓藤
- 横经席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