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蒟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蒟
拼音注音
Dà Yè Jǔ
别名
小肠风、野胡椒、山胡椒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椒科植物大叶蒟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perlaetispicumC.DC.采收和储藏:夏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蒟 木质攀援藤本,长达10m。枝无毛,干时变淡褐色。叶革质,有透明腺点,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稀椭圆形,长12-17cm,宽4-9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斜心形,两耳圆且常重叠,上面无毛,下面疏被长柔毛,叶脉羽状,但基部常有5条比较明显的掌状脉,最上1对离基5-8cm从中脉发出;叶柄短,一侧长2-5mm,另一侧长6-10mm,被短柔毛;叶鞘长2-3mm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,雄花序长约10cm;总花梗长1-1.5cm,无毛;花序轴被毛;苞片阔倒卵形,盾状,有缘毛;雄蕊2枚,花药2室,花丝肥厚,长约1.2mm;雌花序与雄花序近等长,在果期延长并增粗;花序轴密被粗毛;苞片倒卵状长圆形,上面贴生于花序轴上,仅边缘分离,盾状,有缘毛;子房卵形,柱头4,先端短尖。浆果近球形,直径约5mm,果柄与果近等长。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中,攀援于树上或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表面淡褐色,有细纵纹,叶稍卷折,革质,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10-16cm,宽3-8cm,基部两侧偏斜,常具重叠的两耳,叶背有稀疏的长柔毛;叶柄较短,有柔毛。有时可见穗状花序,花序轴具毛。气香,味辛辣。
性味
辛;温
功能主治
活血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;瘀血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泡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梓实
- 珍珠莲根
- 血党
- 细叶乌蔹莓
- 紫麻
- 香附
- 小泡通树
- 微毛柃
- 挖耳子草
- 线叶金鸡菊
- 细叶七星剑
- 桑芽茶
- 魿鱼
- 苎花
- 菟丝子
- 五代同堂
- 乌鳢
- 紫堇
- 树韭菜
- 乌蔹莓
- 野菰
- 旋鸡尾
- 田菁
- 小草乌
- 水火麻
- 粉绿藤
- 星宿菜
- 长叶竹根七
- 三叶乌蔹莓
- 爵床
- 连翘根
- 乌桕
- 西洋菜干
- 榔榆皮
- 囊距翠雀
- 倒提壶
- 紫鸭跖草
- 长春花
- 独椒
- 悬钩子
- 水案板
- 榕须
- 毒箭羊角拗
- 鸡娃草
- 苎麻梗
- 石楠
- 胭脂木
- 玉簪花
- 狗骨
- 羊角草
- 白花映山红
- 野罂粟
- 狗牙根
- 女贞子
- 八角枫花
- 黄蜀葵
- 通经草
- 鞭叶铁线蕨
- 山黄皮
- 醋林子
- 卵叶鳞始蕨
- 阔叶石韦
- 锦葵
- 茯苓
- 巴巴花
- 隔山消
- 凤尾参
- 细叶卷柏
- 绿兰花
- 胆南星
- 翅茎蜂斗草
- 碎骨红
- 大过路黄
- 虎头兰
- 小叶密花远志
- 满树星
- 接骨仙桃
- 簕欓
- 苦马豆
- 胆矾
- 过岗龙
- 古柯
- 飞蛾七
- 茯苓皮
- 胡莲
- 布朗耳蕨
- 黄毛岩白菜
- 博落回
- 软骨过山龙
- 地盘松球
- 驴肾
- 红皮
- 野把子
- 岩泽兰
- 锦地罗
- 神曲
- 无患树皮
- 新疆芍药
- 小金钱草
- 羊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