榕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榕树皮
拼音注音
Rónɡ Shù Pí
出处
出自《南京市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microcarpa L.f.[F.retusa auct.non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大乔木,高15-25m,胸径50-70cm。全株有乳汁。老枝上有气牛根(榕须),下垂,深褐色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7-12mm;托 叶披针形,长约8mm;叶片草质而稍带肉质,椭圆形、卵状椭圆形 或倒卵形,长3.5一8scm,宽3-4cm,先端钝尖,基部楔形,上面 深绿色,光亮,下面浅绿色,全线或浅波状;基出脉3条,侧脉纤细,3-10对。隐头花序(榕果)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着 生于已落枝叶腋,扁球形,直径5-10mm,成熟时黄色或微红 色,基部苞片阔卵形,宿存,无总花梗;雄花、瘿花和雌花生于同 一花序托内,花间有少数刚毛,雄花散生内壁,花被片3,近匙 形,雄蕊1,花药与花丝等长;瘦花无梗或具短梗,花被片3,广匙 形,花柱侧生,短;雌花无梗或具短梗,花被片与瘿花相似,但较 小,花柱侧生,短于子房,柱头棒形。瘦果小,卵形。花、果期44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800m的林缘或旷野,野生或植为行道树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止泻;消肿;止痒。主泄泻;痔疮;疥癣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复方
治疥癣,疮疡,痔疮: 榕树皮,煎水洗。(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止泄泻。2.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止痒。
临床应用
参见榕树叶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榕树皮
拼音注音
Rónɡ Shù Pí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榕树的树皮。
药理作用
参见"榕树叶"条。
功能主治
治泄泻,疥癣,痔疮。
①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止泄泻。"
②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止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治疥癣,疮疡,痔疮:椿树皮,煎水洗。(《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临床应用
参见"榕树叶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头花猪屎豆
- 钓鱼竿
- 小麦
- 白杨枝
- 豹骨
- 狗响铃
- 桄榔面
- 高山栲
- 露兜竻花
- 地胆
- 红榔木
- 省雀花
- 葛藟根
- 花楸
- 秘鲁香胶
- 接骨草
- 悬钩子
- 桃叶蓼
- 沙漏芦
- 火赤链蛇
- 勒鱼
- 野马肉
- 芫花
- 狗胆
- 假耧斗菜
- 蓑衣莲
- 大叶花椒
- 五指山参叶
- 鲫鱼胆
- 丁香油
- 绵参
- 水芙蓉
- 蛎菜
- 胃友果
- 墙草根
- 构皮麻
- 丽子藤
- 蛇接骨
- 丝棉木叶
- 郎伞木
- 山肉桂
- 支柱蓼
- 鱼香根
- 白绿叶
- 蛇尾草
- 莲状绢毛菊
- 猪毛
- 野鸦椿花
- 无腺橉木
- 异木患
- 苦竹叶
- 蕨麻
- 使君子根
- 仙人掌
- 羊肝
- 西藏羊耳兰
- 藤壶
- 石桢楠根
- 鲤鱼胆
- 篦子草
- 台湾榕
- 貒肉
- 穿破石
- 松树梢
- 鲎壳
- 华南紫萁
- 黄龙藤叶
- 岩陀
- 小接筋草
- 蟾皮
- 香花刺
- 石苁蓉
- 糜穰
- 榆白皮
- 牛胆参
- 凤尾蕉花
- 铁苋
- 豆列当
- 大叶紫珠
- 土田七
- 矮人陀
- 簕欓
- 木兰皮
- 郁李仁
- 瞿麦
- 离根香
- 大马蹄蕨
- 野料豆
- 滴滴花
- 酸不溜
- 金牛七
- 华山矾根
- 茯苓
- 黄香薷
- 歪脖子果
- 救军粮叶
- 朱顶红
- 宜昌楼梯草
- 蝴蝶花
- 土燕窝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