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慈姑
《*辞典》:野慈姑
拼音注音
Yě Cí Gū
别名
剪刀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,水慈姑、慈姑苗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燕尾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泽泻科植物长瓣慈姑的全草。夏,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水生草本,直立,高可达1米。须根。叶片窄狭,呈剪刀形,顶端的裂片较耳裂片为短,长3.5~9厘米,先端均长尖,绿色。总状花序;小花一般为3朵轮生,下部雌花具短梗,上部为雄花,具细长的梗;苞片披针形,基部略联合:花瓣较萼片大,白色,基部间或有紫色斑点;雄蕊多数,带堇色;心皮多数离生,密集成圆球状。果实斜倒卵形,直径4~5.5毫米,扁平,背部腹面均具薄翅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池沼及稻田中。分布华东及西南各地。
性味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寒,味辛,有小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性寒,味甘。"
功能主治
治黄疸,瘰疬,蛇咬伤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蛇伤,敷一切恶毒疮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黄疸病:水慈姑、倒触伞各一两。煨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②治九子疡:水慈姑根、黄山药根、独脚莲根各等分。研末,以适量调甜酒敷患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蛇伤:㈠野慈姑、一支蒿。捣绒,包患处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㈡水慈姑炕干研末,用二至三钱调水敷患者头顶百会穴;又用适量敷患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㈢鲜水慈姑二两,煨水服;并用适量煨水洗伤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无柄卫矛
- 茱卷皮
- 丁香根
- 地柏枝
- 草柏枝
- 椴叶独活
- 石蛇
- 蜘蛛网
- 海雹菜
- 小柳拐
- 巴豆霜
- 大叶青木香
- 网脉山龙眼
- 及己
- 卤碱
- 蜘蛛果
- 米油
- 梭子蟹
- 草香附
- 艾纳香
- 冰片
- 自事口草
- 葫芦
- 远志
- 葎草花
- 干蕨鸡
- 蜂蜜树
- 黄鲴鱼
- 醉鱼草花
- 兴安毛连菜花
- 穿鱼藤
- 白刺
- 兔肝
- 山牵牛
- 苹婆
- 匙叶伽蓝菜
- 杉蔓石松
- 四方木皮
- 南烛
- 绿花耧斗菜
- 红芋
- 西南金刚藤
- 海南海金沙
- 鮧鱼
- 黄葵
- 小麦苗
- 黑穗石蕊
- 鯮鱼
- 猫儿屎
- 干檀香根
- 光素馨
- 黄花夹竹桃叶
- 水芙蓉
- 管仲
- 红毛叶马蹄香
- 坡参
- 青海鸢尾子
- 阴地蕨
- 花点草
- 莲须
- 大发表
- 金刚散
- 刺楸
- 红牛尾七
- 苎麻花
- 大管
- 团花
- 斯里兰卡肉桂
- 寒莓叶
- 兔毛蒿
- 鸡内金
- 紫金莲
- 黄桷叶
- 伞形梅笠草
- 苦芥
- 黄缅桂果
- 红皮云杉
- 凤眼兰
- 苏铁蕨
- 高梁泡叶
- 万年柏
- 石芥菜
- 挂金灯
- 鲫鱼胆
- 虾筏草
- 大青盐
- 庵闾
- 海狸香
- 裂蹄
- 龙须眼子菜
- 杜鹃兰
- 土连翘
- 仙环小皮伞
- 荚蒾子
- 阳遂足
- 十姊妹
- 四方麻
- 细叶桉叶
- 鸭儿芹
- 小狗脊